木兰大桥扩容冰城经济圈 "大社区"串起同城生活
木兰镇松江村村民黄思东“失业”了。他当了20多年摆渡工,近一个多月来,再也没有人坐他开的摆渡船。
宾县摆渡镇和木兰县松江村隔着一条松花江,站在这边,可以清晰地望到那边。但这么短的距离,多年来只能靠摆渡连接。渡船甚至成为木兰连通哈尔滨江南地区的重要工具,宾县摆渡镇也因此得名。
昨天,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木兰县至哈尔滨通行路程由150余公里减至117公里,时间由3小时缩至1个多小时。木兰与宾县两岸穿梭多年的30多艘摆渡船全部停运,木哈通行的摆渡历史由此终结。
这座桥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一座桥,扭转木兰县发展轨迹
一条松花江,将哈尔滨及下属县市一分为二。多年间,诸多县市通过路桥陆续与哈尔滨直接相连。只剩下木兰,靠一条哈肇路通向外界。
交通瓶颈,一直是木兰发展之痛。
木兰镇松江村位于木兰松花江畔。村党支部书记丛大军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偏僻”,外地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由于外运不便,农民种出的粮食、蔬菜只能在本地卖。同品质水稻每斤比河对岸宾县农户少卖2分钱,一亩地纯收入少百余元。同样,农户的生产资料也比别人贵。有人统计,木兰因这种出入“剪刀差”,一年被剪掉上亿元财富。
“引进来”同样不易。木兰县招商局局长张树军介绍,一些相中木兰粮食资源的加工企业计划投资,但实地考察核算物流成本后,项目最终却落地交通相对便利的其他地区,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
更可怕的是,与外界互动不便造成的封闭与滞后。木兰县昊伟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范大伟举例:当初公司建厂时从外地招聘到一批水平相当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但几年后发现,“常年在木兰厂区的与在哈尔滨本部的相比,在意识和观念方面差了一大截。”
当近邻通河县脱去省级贫困县帽子时,木兰县却被定为省级贫困县。
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开通,让建城110年的木兰县,开始摆脱这些劣势包袱。
一个多月前大桥试通车时,松江村村民丛千已开始把自家粮食往宾县和哈尔滨“倒腾”。“这座大桥,为木兰的招商破了题。”张树军分析,当前各县资源和政策相似,交通决定了地区发展机会。木兰县在剔除明显交通劣势后,食品等生产加工型产业后发优势今后将凸现出来。据悉,此前大桥尚在建设过程中,已有不少企业到木兰考察。
出行距离和难易程度产生的出行成本,直接影响着区域整体发展能量与水平。这座桥,让木兰县的“孤立”历史彻底终结,并走上新的发展轨迹。
“一小时圈”里的双向补偿效应
松江村村民丛千把粮食运往宾西和哈尔滨,有自己的经济账:以前3小时路程要经历摆渡、走盘山道,然后才能上高速路,“各种折腾”根本划不来。现在村口上高速直通主城区金家收费站,只需要一个小时。
这一小时经济圈的打通,对哈尔滨和木兰县而言,远非“两分钱”收益可以衡量。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的双重拉升和推动作用,大幅降低的是这个圈子里的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昊天农业公司年产鲜食玉米万余吨。“除部分原料在木兰,包装材料和市场等两头都要经过哈尔滨,一年光运输成本就上千万元。”范大伟说,大桥通车后,企业一年至少可省下百万元运输费,而物流效率也由原来一天往返一趟变成三趟,几何式增长直接提升的是企业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已确定追加投资,将产能提升至以前的三倍。
对更多落地木兰县的企业来说,哈尔滨人才的引入也容易了不少,“木兰本地没有合适人才,哈尔滨人又觉得太远,得加薪才过来,现在这些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了。”
对哈尔滨这一中心城市而言,一夜间直接把木兰28万消费人口“由院外移入院内”。张树军的看法是:“以前木兰到哈尔滨来回6个小时,来的人少。现在抬腿就来,连农民都坐大巴往哈尔滨跑。今后,木兰人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将在哈尔滨城区得以释放。”
更重要的是,木兰将使哈尔滨一小时区域竞争力完成一次新的补充。以食品产业为例,木兰与双城、阿城、宾县、呼兰、巴彦等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经济体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国家级生态农业县木兰几乎没有重工业,这将为蓬勃发展的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提供独有的竞争砝码。
事实证明,高效快捷的交通体系,是城市群发展的“血脉”。血管越丰富,城市群将越健康。
“大社区”串起同城生活
一座桥,改变的不再是简单的物理路程与时间成本,还有哈尔滨、宾县、木兰等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人们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大社区”时代。
“北方人出行很少会考虑到船,但对木兰人来说,‘摆渡’是一直绕不过的词儿。现在我终于终结坐船回家的历史了。”老家在木兰县的市民黄志新说,以前回家看父母太折腾,半年也回不去几次,周末反倒常带孩子出省去长春的姥姥家,惹父母抱怨。现在省事多了,下班时间就可以打个来回。
两年前,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曾在哈尔滨展开一项流通调查,结果显示,木兰人一年到哈尔滨的次数不超过两次,远低于哈尔滨周边其他区县。同样,哈尔滨人向木兰的流通频率与其他区县相比也最低。
“以前封江期,有流冰的开江期,摆渡得停半年时间,去哈尔滨看病再急也得绕远道,往后都不是事儿了!”在昨天大桥通车仪式现场,木兰镇王家屯村民张延明乐开了花,“想去对岸啥时都能去,比摆渡方便多了。”
圈入“哈尔滨社区”后,哈尔滨城区、宾县等地市民到木兰休闲游玩频次将大幅提升。网友小秦是旅游达人兼摄影爱好者,他和朋友已做好近日郊游计划——到木兰鸡冠山、香磨山景区拍秋景,“哈尔滨周边的地方都去过很多次,现在出行便利,没理由把木兰落下,况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张树军告诉记者,以前木兰提出的“打造哈尔滨后花园”更多是一种构想,现在终于落到实处了,当地新辟建的白杨木度假区正在加速推进中。
对于更多人而言,随着同哈尔滨主城区交流频率的提升,更多改变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呈现。
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