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0日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高效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就是我们常说的电信诈骗,由于具有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非接触、跨时空、跨地域的特点,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购物网站、钓鱼网站、伪基站发送信息等手段非法获取了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诈骗。
哈尔滨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反诈骗小卫士和您一道解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识别电信诈骗,预防电信诈骗。

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分析
1、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作案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办公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先后与受害人通话,以受害人洗黑钱、贩毒、拐卖儿童、信用卡透支、手机欠费为由涉嫌犯罪,让受害人登陆网站查看所谓的受害人涉嫌犯罪的通缉令、刑事拘留令、冻结管制令,让受害人到宾馆开房间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对此事严格保密,不得对任何人讲,对其进行电话做笔录并恐吓受害人,最终让受害人按其指令通过银行ATM机或网银、支付宝等方式,将钱汇入“安全账户”或进行资金查验。
案例:
市民粟某报警称被骗10余万元。经警方了解:受害人接到快递公司电话称自己有包裹藏毒并将电话转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准确地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以受害人涉嫌犯罪协助办案调查为由,要求提供所持有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并让受害人登陆网站,查看自己涉嫌犯罪的通缉令,要求受害人保密、不得外泄、配合调查、保持通话,并将电话转接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最终受害人将4余万元汇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被骗。
反诈骗小卫士提醒您: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互相转接电话办案,也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帐汇款,更没有安全账户。凡是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帐、汇款的,都是诈骗。切实保护好个人信息不泄露,遇到以上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提供七种服务
- 教育部: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
- 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怎么办?问责问效!
-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降水增多,有啥影响?
- 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案正式开庭审理
-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及周边地区将放宽防疫限制
- 菲律宾执政党正式提名杜特尔特为下届副总统候选人
- 白俄罗斯卫生部长:有兴趣在白实现中药本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