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走出去”倒逼市场主体提档升级 哈尔滨绿色食品(上海)展销会五年盘点

http://hrb.dbw.cn/ | 2016-12-27 13:52:00
作者: 李天池     来源: 黑龙江日报     频道主编: 连冬雪

  黑龙江日报12月27日讯 2012年,为了让农民增收,让哈尔滨的绿色农产品“优质更优价”,哈尔滨市用“市场倒逼生产”的“新招式”,“反弹琵琶”,利用到上海办展会带领农民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市场寻找机遇提升自己,从而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记者通过连续5年对哈尔滨绿色食品(上海)展销会进行跟踪采访发现,这盘走了5年的“棋”,从让企业了解市场到提升农产品质量,再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参展企业已成展会“粉丝”

  哈市农委专员徐建说:“全市有80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连续五年参加了绿色食品上海展销会,可以说他们是展会的忠实‘粉丝’。”

  实际上,哈市最初在上海办展会时,一些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并不愿意参与,大多都是在各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来参展。然而五年后,情况却发生了逆转,从“硬着头皮来”,到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变化的原因何在?

  在黑龙江农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小米、红豆、花生米等农产品,都穿着“精致的外衣”。记者注意到,展台上的大米、五谷杂粮等大多数都是750克的小包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当初来上海参展,产品的包装都很粗放,甚至有的杂粮都是散着卖,价格也不高,市民都说产品好,但卖得却不理想。后来我们专门做了市场调研,根据上海市民的购买习惯,将以往一袋50斤、100斤的大米,全部换成小包装,并在此期间不断加大推介力度,做强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以花生为例,以往我们只卖4元/斤,现在价格变成了10元/斤,且供不应求。”

  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米不仅包装精美,而且在包装外面都贴着二维码标识。合作社理事长卢士铭告诉记者:“我们在和上海的客户洽谈时,他们提出最重要的一条意见就是在我们生产时,要实现全程可追溯。为此,我们合作社专门安装了物联网系统,购买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生产流程。同时,我们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种植、收割、加工全部提高了标准。现在,不仅在上海有了稳定的客户群,销量也逐年提升。”

  提升产品包装的“颜值”、提升生产标准和质量、明确产品研发方向……“走出去”参加展会的农民们,开阔了视野,不再“固步自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见过世面的农民们开始逐渐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哈市农委专员徐建说:“参展的农民已不再游离于市场之外,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可以说绿色食品的旺销正在倒逼企业提档升级。”

  丰厚的回报、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稳定的客户群体、逐渐上涨的销量以及自身的不断壮大,这些都让参展的农民成了展会的“死忠粉”。

  谋全局助绿色食品提档升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举办绿色食品展会,其深远意义更在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提档升级。

  数据显示,前四年通过展销会,哈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签约额总计232亿元,8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上海设立了700多个销售网点。这意味着,展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更提升了哈尔滨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介绍,绿色食品上海展销会已成为促进沪哈贸易深度合作的“催化剂”,通过展会展示了哈尔滨绿色食品的整体形象,打造了一批地方名特优、绿色食品品牌,这些品牌通过展会得到了进一步宣传和展示。

  哈尔滨市副市长张万平告诉记者:“在上海举办展销会,就是想借助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著名国际港口城市的优势和联动‘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区位,向国际、国内充分展示哈尔滨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和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对打造哈尔滨农产品品牌形象、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农业区域竞争能力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据介绍,展会在全方位展示哈尔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质农副产品的同时,更致力于搭建哈尔滨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信息交流、产销对接、项目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对哈市不断扩大现代农业成果应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今年上海展销会期间,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而该联盟由哈尔滨20余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牵头发起,400余家企业组成。哈市农委专员徐建说:“成立联盟的想法,也是在展会上提出的,我们希望通过联盟,让企业形成合力共同闯市场,为哈市众多企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今后,该联盟将配合政府规划部署走出去,推动展会招商工作;建立哈尔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并组织销售等。

  展会影响力持续升温

  由于展销会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今年一些新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也纷纷加入其中,希望借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黑龙江省广富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区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上海市民,他们很好奇用玉米面是如何包饺子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早就知道这个展会,也非常想来,但我们一直没有合适的产品。今年我们成功对玉米进行了研发,深加工后的玉米面不仅可以包饺子,更可以做各式点心,我们的玉米面可以做80多种面食。”她说:“玉米面的原料就是普通的玉米,经过多道工艺研磨加工后,比没有加工的玉米面更有弹性、更加精细。”他们的产品不仅受到上海百姓的追捧,并且凭借产品的独有性,第一次来就签下了200吨玉米面的订单。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派驻技术人员到上海,帮助经销商处理技术上的问题。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赚了钱,更实现了技术输出,今后我们非常有信心扩大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

  徐建自信地说:“展会让参与者尝到了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今年,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的农产品企业也找到我们,希望能参与其中,可见展会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广。”

  在今年的展会期间,记者还发现,一些绿色食品企业还带了许多未上市的新产品,如菇娘干、即食蜂蜜等。他们希望借展会契机,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探路”。显然,以往靠上展会做“一锤子买卖”的“老思想”正成为过去式,更多的绿色食品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希望在展会上展示更好的自己,为企业长期发展铺路。

【联系我们】频道主编 :0451-87116812转哈尔滨频道

今日推荐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