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松北区
搜 索
哈尔滨新区生物经济聚力跃升
2023-10-31 09:37: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31日讯 深秋时节,位于哈尔滨新区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国药集团黑龙江中药产业园项目仍在有序建设中,预计11月底实现暖封闭。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000吨中药饮片和年产300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超3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年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据悉,黑龙江中药产业园项目是哈尔滨新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省级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区新签约生物经济项目6个,其中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今年列入省级生物经济“双百工程”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9个,续建项目10个。全年计划投资14.6亿元,目前完成投资近3.5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是哈尔滨新区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的成果,也必将成为新区生物经济大踏步发展的新动能。

  多年来,医药产业始终是哈尔滨新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形成了以利民生物医药园区为“核心”,以天晴干细胞、博能生物、敷尔佳为代表的哈高新区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美产业功能区,以善行医疗、库柏特、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深哈产业园智慧医学与精准医学特色功能区为“两区”,以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六个特色产业基地为承载的“一核两区六基地”的生物经济发展格局。

  “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配套齐全、产业体系完备、保障要素完善,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哈尔滨市的60%,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外贸转型升级(西药)示范基地,也是首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之一。”哈尔滨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弛介绍,截至目前,新区生物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新增黑龙江中亚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吉象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共有生物经济规模以上企业123家,1月~9月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实现225.7亿元。

  近日,位于深哈产业园的黑龙江善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黑龙江善行医疗)正在进行生产设备升级调试,调试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产能和效率。

  据悉,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可穿戴医疗器械研发和推广的公司,迄今研发了全球唯一的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并获得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和欧盟的CE认证。

  在省、哈尔滨市和哈尔滨新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善行医疗仅用时3个月,于2022年6月份落地了全球首创智能化可穿戴智慧工厂,其中的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可达到10万套。

  “落地以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黑龙江善行医疗董事长张永成说,今年将先后与全省120多家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合作,明年将实现与省内500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据悉,为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新区多方入手为企服务。如主动向上争取,为北科健康、善行医疗等生物经济企业申请中央预算资金近亿元;为敷尔佳、康隆药业兑现生物医药政策奖励资金;推荐哈三联药业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哈药、葵花药业、九州通医药、金象生化等5家企业进行市级总部企业申请;协调省市政府部门解决派斯菲科生物、康隆药业等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等。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生物经济领导小组和生物经济专班。”张弛说,新区制定了《推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工作方案》,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生物经济产业发展。

  在发展中,新区突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精准医学与医学工程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利民生物医药园区为核心承载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精准医学与医学工程产业基地依托中俄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精准医学与医学工程产业。目前,两个基地已全部形成《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并获评全省十大生物经济新基地。

  同时,新区积极推进集群建设,其中哈尔滨生物育种融合产业集群已申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以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抓增量。”张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新区考察了博鳌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分别赴上海、浙江、广州与医药类企业进行洽谈。同时,充分利用7月召开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进行新区推介并举行了医药产业投资战略签约。今年,哈尔滨新区还促成了华大集团合作项目智惠医学研究院落户哈市六院,黑龙江华大医学检验实验室项目落户哈尔滨新区,在基因测序、疾病筛查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下一步,新区将聚焦省、市生物经济专班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发力,全力推动两个生物基地建设,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企业高效发展。”张弛说,要发挥专班作用,扩大服务覆盖面,更新细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抱团取暖,加速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合作采购新模式,实现合力发展;要集中产业专班力量,围绕生物经济组织项目洽谈会、医疗机构对接会、高校科研力量对接会等活动,寻求新发展新突破,并积极发挥新区内存量企业的资源优势,鼓励招引上下游企业,真正实现产业链招商,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赵研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