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0日讯(吴昌林 记者迟亦达)日前,家住香坊区的市民李先生来到位于香坊区民生大厦内的香坊区档案馆,查询已去世母亲的相关档案,办理遗产事宜。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查询到了相关档案。记者从香坊区档案局获悉,该局突出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职能,借助新的档案馆在民生大厦投用的优势,全面推进“档案+民生”建设,使人们习惯性认为应束之高阁的档案真正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该区2016年共接待民生类查档2200余人次,香坊区档案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据介绍,香坊区新的档案馆于201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高标准地配备了馆库、展室、档案资料整理室等功能用房,并于当年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香坊区档案局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破解与婚姻、房屋征收、司法公证、社保低保等民生档案对接的技术难题,为民生档案设立存储专区、查档服务专柜。为了突出“档案+民生”建设的服务职能,香坊区档案局在加强窗口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通过完善专门查档接待室,配备专人窗口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与民政、棚改等有关部门联动等一些列举措,切实做好数据核查、对接、佐证等后台配套的基础性工作。截至目前,先期接收了7.3万条婚姻档案数据,查阅接待6100余人次,开具查档证明2223份。该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张瑛珩告诉记者,目前该馆每天都会接待前来查询个人相关档案的群众。
据香坊区档案局长赵喜文介绍,为提高档案服务效能,今年还要升级档案系统软件,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现已完成招标,下一步将调试安装服务器和服务电脑,加快数据扫描著录。目前,又已经确定了第一批2714卷婚姻档案,即将数字化接收进馆。该局将以打造全市一流的国家二级档案馆为契机,让档案工作更加走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好地服务百姓。
该区档案馆还全面推进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利用市档案局搭建的婚姻档案数据库平台,整合婚姻档案数字化资料,逐步实现远程查档。扫描录入馆藏永久档案资料全部实现数字化。严格做好进馆档案的质量检查工作,确保馆藏档案资料整理规范。新馆投用两年多来,超常规地大量接收档案累计达到10978卷和7497件,其中民生类10967卷进馆同步完成了数字化。档案电子数据库已达到27万条,其中民生类8.4万条。
同时,香坊区档案局还加强对基层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家社区档案室和46个村档案室配送电脑、档案柜(盒)等物品,进行档案示范指导,深入全区四镇一街17个村屯重点进行建档指导,规范档案室19个,指导村屯建立各项档案制度,整理档案4000余件,四镇一街的行政村60%以上达到美丽乡村基层档案室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