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2日讯(记者 王北北 张隽珊)“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用简短的话语把“振兴东北”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两项工作辨证结合起来,既突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在振兴东北战略举措中的重要地位,又为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环境的优势的捷径。
作为拥有着丰富的冰雪文化积淀的哈尔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标志的冰雪旅游活动,在组织、规模、内容、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力与参与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影响力。为确保优势,民盟哈尔滨市委建议,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时尚元素,拓展冰雪旅游文化范畴,打造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国模集聚效应。
市政协委员孙恩正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开拓新的就业领域,扩大就业面和就业量;能够在对外开放联系中发挥先导和桥梁作用,促进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孙恩正建议,要加强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建设,突出特色旅游产品和资源,加强宣传推介。要围绕特色旅游,加强推进配套旅游设施的建设,并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创造文明、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环境。
在如何加快哈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上,民进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委、市政协委员赫维辛建议,提高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应将旅游业发展作为重要产业列入全市发展的重要日程。尽快组建“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调各方面发展问题,发挥这一机构统筹管理功能,负责全市旅游业规划、创新、咨询、指导等职责,补齐各项短板。动员各大银行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拓展对外融资,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解决旅游景区发展基础资金短缺问题。
市政协委员张美华在建议中提出,随着全民健身的升温,体育旅游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体育旅游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和旅游需求,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张美华认为,哈尔滨市具备发展体育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张美华建议,积极培育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市场,支持群众参与度高、民俗风情浓郁的地区性体育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开展体育旅游产业示范工作,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旅游、汽车露营地、滨水运动旅游、马术俱乐部、自行车、登山、攀岩等时尚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加紧制定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构建一系列凸显哈尔滨地域性及文化性的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项目。以体育赛事活动、民族体育项目、健身休闲运动等为重点,加大哈尔滨体育旅游产品的推广力度。壮大体育旅游市场的主体,鼓励发展专业体育旅游服务机构,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体育旅游企业,推动体育旅游企业的兼并重组。全面提升体育旅游装备制造实力,自主培育一批体育旅游骨干企业和品牌,鼓励发展游艇、房车等配套材料、设备及零部件制造等,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
此外,为加强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王玉玲认为,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文明的文化资源禀赋雄厚,“三大动力”、“哈飞”“哈轴”、“哈量”等大型国有企业是哈尔滨独有的特色工业资源。哈市应以“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文化为资源,深度发掘工业文化旅游资源项目。
王玉玲建议,哈尔滨要紧紧围绕历史遗址和工业文脉,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并长远规划其定位方向,探究旅游与文化的产业耦合路径。在制定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中,要基于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现实,更加深度发掘与还原文化资源本色,明确以“旅游+文化+科技”展示工业旅游文化创意,高标准实现现阶段的旅游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