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2日讯(记者 王北北 张隽珊)22日,政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式开幕。由停车难引发的交通拥堵、违章停车和停车纠纷等问题得到了委员们的关注,如何解决中心城区、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市政协委员徐松丹在建议中指出,截止2016年末,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7万。据2016年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现有停车泊位45万个,其中路外43.6万个,路内1.4万个,停车泊位缺口达80多万个。市区停车泊位设置数量严重不足,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造成中心商业区、中小学、医院、居住小区周边违法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徐松丹认为,目前,解决停车难主要存在新建停车场建设成本高;审批流程繁多复杂;运营收费标准低;停车场投入使用后空置率高未发挥应有功效;城区内重点中学、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具备可开发利用空间的,由于政策等原因未开发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地下工程建设涉及管线迁移等工程,需多部门调配参与,申报部门多,回馈周期长,协调难度大;市区存量停车场未建成统一数据库,管理部门不能统一掌握有关信息,不利于新建停车场项目的标准化和信息互通及宏观管理等问题。
针对加强停车泊位建设及管理,徐松丹建议,大力开发利用互联网及手机APP业务,加大停车场周边的违章情况查处力度,城区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操场、庭院、空场等可开发地上地下停车场的,出台相关政策,确立产权关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的建设。建立停车场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为整体停车场的运营、管理、扩展业务提供支撑。对部分已改变使用用途的地下停车场,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恢复其停车功能。
同时,农工党哈尔滨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委员肖刚提出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场,缓解哈市老城区停车难题的建议。肖刚认为,利用哈市中心城区边角地和老旧小区空地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场,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的好办法,符合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的配套建设。
据了解,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场是在地面上掘一个圆形的井筒延伸至地下,深15米以上,在地下建设多层,每层12个泊位,并安装一套机械设备和自动存取系统。施工占地约350平方米,建成后地面占地最小35平方米,即理想条件下,35平方米可以停放72辆到108辆车。肖刚认为,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选址灵活、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智能化与装配化程度高、使用便捷,容车倍率可按需调整。
肖刚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点位,积极利用老城区边角地和老旧小区空地,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操场等各类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加强智慧停车体系建设,推动停车智能化管理,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停车查询、预定车位、自动计费、移动支付等智慧停车体系建设。此外,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加大立体停车场研发和制造的扶持力度,进行专题立项,使其形成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