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社情和民意,肩负使命和责任。
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任期的五年,是哈尔滨市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也是推动哈尔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前进的五年。
团结共事,建睿智之言;民主协商,献务实之策——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及其常委会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市委对政协工作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定位和“集思广益谋发展,汇聚力量促和谐”的工作方针,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主动谋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五年来,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提出调研报告60余份,形成视察报告70余份,组织大会发言150余篇,立案交办提案2894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00多篇,在助推哈尔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瞄准热点助力城市振兴发展
五年来,市政协围绕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一份份凝结着委员们心血与希冀的提案,化作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哈尔滨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在工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关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走向。针对哈尔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市政协形成《改革创新、优化升级,促推“哈尔滨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调研报告》,提出“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清醒地认识哈尔滨‘长’在何方,‘短’在何处,应在哪里聚焦发力”。相关建议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市政府纳入《“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
哈尔滨新区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市政协就哈尔滨新区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打造哈尔滨新区新格局、统筹哈尔滨新区建设等方面问题提出建议;就发挥哈尔滨区位优势、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开展专题协商,提出“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为哈尔滨新区起步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市政协还就壮大食品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诚信哈尔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等提出调研报告20余份,形成视察报告30余份。
关注民生百姓冷暖记挂心间
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同样关注着民生的“温度”。五年来,市政协始终把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关心的难事、烦事都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大事。
五年来,市政协不断加强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向全国政协报送的保护黑土地、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保护、保护开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等提案信息,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全国政协领导的肯定。其中,保护开发七三一遗址的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
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市政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视察调研和专题协商,就“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提出的系列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市政协总结提出12种增收模式,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市政协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讨,提出的“医保进社区”“院前急救费用纳入医保”等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落实。政协委员还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专题协商、提出对策建议,为哈尔滨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了有益参考。
市政协还就物业管理、棚户区改造、地铁工程建设、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小广告治理等问题,提出许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作出了独特贡献。
改革创新 探求履职全新途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五年来,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紧紧围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作为履职尽责的不竭动力,不断在实践中探求务实有效的履职新途径。
市政协积极探索开展建议案协商,以全会名义就建设“美丽哈尔滨”、公交都市等热点问题提出建议案;坚持提案“在精不在多”标准,深入推行提案办理协商和对口协商的改革创新;实行“1+N”提案交办模式,有力促进了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的提升;强化重点提案领导领办督办,开展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双向评议”,切实增强了提案工作的互动性、配合性。市政协还建立月协商制度,先后围绕建立中俄自贸区、六龄齿保护、残疾人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对口协商。
为了丰富和完善民主监督渠道形式,市政协建立完善评议工作机制,就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开展系列评议;制定监督员小组组建办法,拓宽了民主监督的领域范围;将参与部门监督活动作为延伸民主监督触角的载体,先后推荐150余名政协委员担任市纪委、公安局等部门特邀监督员。市政协还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在9个区县(市)、70多个街道和乡镇探索开展试点工作,有效推动了协商民主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市政协在全国政协系统率先建立全媒体宣传平台,改版“陈政协热线”“政协视点”“政协论坛”等合办栏目,突出抓好哈尔滨政协文史馆建设,得到全国政协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