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最大规模汇聚力量——过去的五年,十二届市政协带领600余名政协委员,把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作用,将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城市发展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澎湃力量。
2894件提案、100余次调研视察,聚焦城市新发展,推动民生大改善。尤其是三大全会“建议案”,直击城市发展和百姓关注热点——过去五年,是服务发展彰显新作为的五年;
常委专题协商会、民主评议会、对口协商联系会紧锣密鼓地进行,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过去五年,是协商民主创新实践的五年;
参政更积极,服务更主动,“哈”字号政协特色日渐凸显——过去五年,是加强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的五年。
紧紧“围绕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按照“集思广益谋发展,汇聚力量促和谐”的工作方针,履职脚步更加稳健有力。
创新履职,全会“建议案”凝心汇智
“生态环境”“公共交通”“食品安全”,五年来,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以全会名义,提交了三件建议案,件件瞄准城市发展热点,引发市民高度关切。
建议案提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研究,推动落实,使建议案迅速转化为推动相关领域工作的实际成果。
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创新实践,五年来,全会建议案不仅提升了政协民主协商层次和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也拓展了广大政协委员的履职空间,促进了政协和政府工作之间的协商和互动。
2014年
首个全会建议案:建设“美丽哈尔滨”
背景
2014年,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次审定了由市政协城建委、市民盟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哈尔滨”的建议》的全会建议案,并以政协2014年1号文件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这也是市政协历史上首次以全会名义提交的建议案。
“多措并举治理雾霾天气、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大涉水生态环境保护,使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声音
建议案提出,哈尔滨市应尽快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控制企业对大气污染的排放量,推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
——应按照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生态圈战略,构建具有哈尔滨特色的路网、水网、林网和生态功能区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系统。
——应加大城市中心区挖潜增绿力度,改善绿地空间格局。
——应结合“三沟一河”整治工程,推进改善松花江水质状况,科学开发和利用滩岛湿地,防止破坏水生态环境。
回复
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案,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现生态补偿制度等四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治理雾霾、加大涉水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美丽哈尔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
“公交都市”建议案:拉动公交数量增长近一倍
背景
2012年,哈尔滨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加快推进哈尔滨市“公交都市”建设,是全体政协委员关注的一大焦点。
声音
2015年,为推动解决公共交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协城建委、市民盟联合向市政协十二届四次全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的建议案》。建议案提出:
——加快制定完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规划,构建一体化的现代公交体系;
——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公交优先为重点的市区交通治理;
——改革完善公交企业运营机制,落实公交优先的财政支持政策等建议。
回复
针对建议案内容,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截至2016年1月,哈尔滨市开辟公交线路69条,延长公交线路39条,拆分公交线路26条;新建公交枢纽站3处、首末站63座;公交车数量由创建前的3890台增加到目前的6103台;公交出行分担率由创建初期的35.7%提高到55.28%。
2016年
“构筑食品安全城市”建议案:使哈尔滨跻身全国试点
背景
自实施食药监管体制改革以来,哈尔滨市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监管执法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
声音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与会政协委员一致通过《关于推进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建议案》,从责任分工、法规体系、标准制定、管理方式等方面,为哈尔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言献策。
委员们建议,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确定为“十三五”时期重点民生建设目标,发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起点,打一场食品安全“全民攻坚战”。
回复
2016年5月,国务院食安办下发通知,确定哈尔滨市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
2017年—2018年上半年,哈尔滨将推进落实创建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8年下半年提交申请,力争在2018年年底前通过国家验收。
提案亮点
一件全国两会提案,促“七三一”新馆全面开放
案由
作为最真实、最直接、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日军侵华铁证,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是反击日本右翼势力丑恶行径、教育并激励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
建议
2014年,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从国家层面推进哈尔滨“七三一”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警示国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提案》,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七三一”罪证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界定“七三一”罪证遗址的功能定位,明确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标、步骤和措施。
成果
提案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多位领导的关注和批示。省市两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和措施。2015年8月1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全面开放。陈列馆开馆后平均每天接待9000多人次,仅一个月时间就接待参观者24.3万余人次。
关键词养老
拓宽服务,让更多人老有所养
市政府认真采纳市农工党以及孙玉贤、许鹏、梁志强等委员关于“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扶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已建成646个城区、22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六大类5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
关键词电梯安全
加强管理,2.6万部电梯“体检”
杨贵斌委员提出关于“加强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建议。2016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电梯设备安全监管大会战行动”,与维保单位签订承诺书132份、检查电梯使用单位1500余家,完成2.6万余部电梯的隐患排查,并打造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
关键词住房
加快投用,让更多人住有所居
在了解一些廉租房建设项目已办理相关手续,但仍未投入使用的实际情况后,于英斌委员提出了《关于廉租住房加快投入使用的提案》。市住房局高度重视,加快保障住房分配入住的进度,万达华府、天鹅湾等廉租住房于去年7月底已完成装修、组织进户。全年配租廉租住房7877套。
关键词电子商务
每年1个亿,扶持“云”发展
市民建及陈健委员提出关于“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建立新兴产业引导专项资金”的建议。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在编制《哈尔滨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中积极采纳,提出了“1141”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建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还启动每年5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专项引导资金。
提案速览
建生态廊道,让新区走“绿色之路”
杨晓娣委员《关于哈尔滨新区规划和建设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切合实际、意见中肯。市环保局在编制规划中,充分借鉴、吸纳“预留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低碳、节能和环保基础设施”等理念,确保新区实现绿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农业”,用大数据为农民增收
市民建提出《关于我市建立精准农业示范区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建议》,建议选择确定发展精准农业的载体,促进与科研机构间的技术合作,利用大数据和适当的资金支持,建设精准农业示范区。市农委在《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互联网+农业”做出专门规划,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设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王晓红、栾梅委员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对解决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参考。市科技局出台了《哈尔滨市科技创业投资风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多层次、全过程的服务,并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建蔬菜基地,丰富市民“菜篮子”
市侨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提案》对于解决我市“菜篮子”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市农委采纳相关意见和建议,围绕蔬菜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扶持规模生产,实现蔬菜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强化安检,市民乘坐地铁更安全
哈尔滨市地铁集团高度重视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地铁安检设施建设的建议》。自2015年8月起,地铁1号线18座车站全部开始实行安检,采取“逢包必检、逢液必查、逢疑必问”的常态化安检形式,使用安检机对乘客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检查,对人员检查采用抽检方式。
“120”急救,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孙勇委员建议将院前急救医疗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将原不在支付范畴内的急救车里程费和担架费项目,纳入到市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更大限度惠及百姓。
增加儿科医生,解决孩子“看病难”
丁凤姝委员提出《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解决儿童“看病难”》提案,既反映了当前儿童就医面临的普遍问题,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五年来,市财政共投资4.01亿元,实施3个儿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从加大儿科人才招聘和引进力度、提高待遇、实行优惠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儿科医疗队伍建设。
整顿校车,保障学生出行更安全
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认真办理市民进关于《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的提案,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和校车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开展清理整顿活动,查处校车违法行为,完善了学校门口交通安全设施。
提高待遇,环卫工人有了免费早餐
五年来,委员们提出了许多“提高环卫工人待遇”的提案,市政府逐年加大投入,一线临时环卫工人工资自2015年10月起由1750元/月调整到2160元/月,为晨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发放作业服饰和保暖设备。
加快融资,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市民革关于《推进我市股权托管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直击我市金融市场融资问题,市金融办积极采纳相关建议,经多方努力,“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于2015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心当年挂牌企业200家。
(稿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阴祖峰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