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
排长队别太密,给过道留点儿空间
这几年,到国外旅行,张唯发现中国游客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很多人能够耐心排队,但仍有些“中国式排队”让外人难以接受。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他到法国的一个著名景点参观,跟他一起排队的还有一个中国家庭,由于排队时间较长,孩子爸爸站在队伍里,妈妈和女儿在旁边坐着等。快要排到他们时,这对母女突然起身,站到了孩子爸爸的身后。这在中国景点很寻常,一些人也能接受或理解,但张唯回忆说,他当时看到很多其他国家的游客投来了异样的眼神,“很显然,外国人觉得这是在夹塞。”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场排长队等巴士时,张唯注意到,有时队伍中间会空出一截儿,大家会把过道、应急门的位置给让出来,“我们总是怕留出空间会有人夹塞,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没必要,大多数人还是相当自觉的。”
就餐:
上菜慢别太急,或许因为没吃光“盘中餐”
如今,大部分中国游客已经知道,到五星级酒店就餐时,必须穿正装。眼下正在意大利旅行的冰城游客李扬吐槽道:“不单是衣着,到了国外才发现,吃西餐的顺序也挺有讲究”。
国内的一些西餐厅,服务员普遍很“接地气”,会根据中国人的餐饮习惯,短时间内依次将菜品上齐。因此有人习惯了嚼着牛排,时不时地尝口甜点。李扬发现,在意大利一些相对正式的餐厅,服务员会站在一旁观察客人,必须喝完餐前酒,才给上主菜,主菜吃完了撤掉盘子才会上甜品,这意味着,如果你不吃完上一道菜,他们是不会把下道菜端上桌的。
“很多中国游客并不知道这一点,反复催促快点儿上菜,搞得服务员也一脸蒙圈。”在李扬看来,这跟素质高低没多大关系,只是用餐习惯不同罢了。另外,她还去过瑞士的一些简餐餐厅,人们就餐后会把餐盘送到统一的地点,但很多中国游客吃完直接走掉,“不排除个别游客素质差,但有些人其实不是懒,而是在国内习惯了,以为走后会有服务员过来收拾呢。”
在国外旅游,给小费被视为一种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究竟给多少比较合适呢?李扬告诉记者,这要根据当地的收入水平来定。比如在美国餐馆就餐时,一般会给服务生留下总消费额的15%。而且不单是吃饭,在宾馆如果有人帮忙推行李、铺床也都要给小费。在欧洲国家一般最低给2欧元,亚洲国家最低给5块钱人民币。
另外,国外街头有很多乞讨者爱搞行为艺术,经常玩各种cospl ay或者浑身涂满颜料静止不动,游客与他们合影时,不要多人合影只给一份小费,而且尽量给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