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正文

冰城心内科医生为您揭秘 年轻人猝死背后的N个真凶

http://hrb.dbw.cn/ |  2016-09-05 08:20:28
作者: 薛宏莉     来源: 生活报     频道主编: 连冬雪

  生活报9月4日讯 最近,山东临沂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骗9900元学费郁结猝死。相隔不到一周,该省另一名大学生也疑因遭遇电信诈骗心跳骤停离世。一时间,除了电信诈骗背后涉及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年轻人猝死”也成了热门话题。

  来自医学领域的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已经跻身“猝死大国”,每年有近55万余人死于猝死,且不仅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更呈现年轻化趋势。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香消玉殒?藏在猝死背后的那些健康杀手又是啥?近日,冰城心内科医生们讲述了导致年轻人猝死的真凶。

  【杀手·情绪】

  大喜大悲真能让健康人猝死?

  《三国演义》里曾有过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的描述,而诸葛亮本人也是死于心气郁结。如今,再加上徐玉玉的案例,不仅让人疑惑:不良情绪真的能致人猝死?甚至是像徐玉玉这种“平素身体健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如此?

  “的确,无论身体健康与否,压力、焦虑、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都可以致人猝死。”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八病房主任尹新华教授告诉记者,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如脑出血、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低血糖、低血钾等等,其中以心脏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引发的猝死最为常见,而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

  “我国每年有近55-60万人死于猝死。”尹新华教授说,老年人因情绪猝死的,大多患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而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因不良情绪猝死,则大多是患有某种“隐性疾病”,只是没感觉、不自知,所以被误认是“健康人”;还有极少数年轻人,没有任何疾病,是过度的不良情绪导致其心血管系统或心肌出现异常,最终引发猝死。

  “导致年轻人猝死的‘最大凶手’是心源性猝死,且20%-40%与情绪有关。”尹新华教授说,心源性猝死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诱发的心脏骤停等。她解释说,当人体突遇不良情绪打击,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随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超高”的血压和突然加快的心率可以让一些患有隐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突发脑出血,诱发心肌梗死,以及导致心脏的传导(跳动)出现恶性异常,严重时猝死。交感神经兴奋时还会分泌一种特殊激素,本来是调动身体各个器官代偿反应的,但这种激素突然大量分泌时具有毒性,能损坏心肌,严重时导致猝死。

  【杀手·熬夜】

  职场“过劳死”压力和熬夜谁才是真凶?

  近年来,职场白领猝死的消息屡见报端:2013年10月29日,深圳罗湖一名29岁的房地产策划师猝死,其生曾多次加班到凌晨三四点;2015年3月24日,深圳一36岁IT男猝死,当日凌晨1点发出的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再看身边的案例也不少,哈医大一院和哈市第一医院的心内科医生们都是表示“每年都会遇到一些这样的病患”。这些人的共同之处是压力大、睡眠少、总饮酒。

  压力作为不良情绪,诱发猝死的原因已经言明。那熬夜到底是不是“猝死杀手”呢?

  “它的确也是猝死的诱因之一。”哈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ccu病房主任赵永伟说,人体睡眠时,起作用的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既相对又相互制约,维持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当夜晚睡觉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人体会进入心率放缓、血压下降的状态,幅度只需满足当时的生理所需即可。而熬夜,则会让迷走神经兴奋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唱主导”,一方面身体各器官得不到适度休息,一方面长此以往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就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最终导致猝死。

  另外,持续性的睡眠不足,会促进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而高血压、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等疾患恰恰是诱导心脏病发作的因素。睡眠不足还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失调,促使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水平上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增加中风的危险。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针对70000名45岁-65岁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就曾发现,与每天睡8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可导致心脏病概率增加40%。”赵永伟主任说,如果职场精英压力大、总熬夜,再经常饮酒,无疑就是“雪上加霜”,诱发猝死的风险更加快了一步。

  【杀手·久坐】

  久坐超过6小时竟让年轻人担猝死风险?

  2012年4月6日,台湾一男子在网吧久坐,连看1天1夜网络小说后猝死;2015年12月底,杭州一做文员工作的孕妇,久坐后险些猝死、腹中宝宝死亡;2016年元旦,青岛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在网吧内久坐通宵时猝死……细读这些消息不难发现,都提到了久坐一词。这是导致猝死的又一个杀手,它可以让年轻人最终死于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血管中的血栓堵塞肺动脉,肺部没有血液或血液通过减少,从而不能进行有效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而导致的死亡,这是一种猝死风险极高的疾病。”尹新华教授说,导致肺栓塞的栓子,大多数是在下肢静脉中形成并脱落的,它会随着血流途经右心,再来到肺部,如果血栓个头较大,就会阻塞肺部的大血管,迅速发生死亡。

  “健康人形成下肢血栓的最主要原因,一是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二是下肢长时间血液流速慢。现在很多人长时间高压高强度工作,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液容易凝固;一些女性长期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也有造成血液高凝的风险。而久坐不动及下肢受压,会使血流缓慢。高凝风险加血液流速变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尹新华教授说,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久坐超过6个小时,下肢静脉就有可能形成血栓,所以年轻人不管手头有多重要的工作,坐一段时间后都要起来活动活动。

  【杀手·运动】

  运动猝死是强度过量还是“背后隐情”

  2016年3月21日,云南祥云县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猝死;今年6月23日,阿里数据总监欧吉良在打羽毛球时猝死;今年7月10日,上海一名20岁姑娘在健身房猝死……近年来运动猝死也成了关注焦点。运动本身是给人带来健康,为何会让这些人猝死呢?

  “运动,只是猝死的一个诱因。比如职业竞技运动员猝死,往往都是患有某些冠状动脉畸形、马氏综合征等先天疾病。”赵永伟主任说,有着小姚明之称的前辽宁男篮球员张佳迪就是死于马氏综合征导致的猝死。

  “体能充沛的健身人也一样,他们运动猝死发生前可能已患某种疾病,但平时活动没有症状,经常运动自认为身体好,更是掩盖了这种疾病。”尹新华教授表示。她说,运动后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如果进行突发或大剂量运动,就可能超过心脏某种情况下承受能力的极限,导致危急情况,甚至诱发猝死。“据统计,80%以上运动性猝死是由运动诱发潜在的心脏疾病导致的。所以,无论年龄大小定期体检很必要。”

  让心内医生最揪心的还是青少年的运动猝死问题。“除了隐性疾病的原因外,身体自身对运动的耐受力低也值得关注。缺乏运动的确让一些孩子的抗压能力下降。”尹新华教授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疑惑原本以前再普通不过的运动量,个别青少年怎么就承受不了的原因。可见提升体能非常必要,但她也提醒需“注意循序渐进”。

【联系我们】频道主编 :0451-87116812转哈尔滨频道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