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8日讯 连日来,五常被极寒天气笼罩。12月25日15时许,记者走进沙河子镇三人班村侯春金家的新房,结实的门窗和保温墙体遮挡住寒风,火炕烧得温热,屋里暖洋洋的。8月洪水来袭,这个位于磨盘山水库上游的村受灾最为严重。此时,太阳落到树梢,侯春金燃旺炉火准备做晚饭。“政府能帮的都帮到了,村民们住得安稳。一到做饭时,家家户户热气腾腾,往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红火。”侯春金说。
8月初,五常市遭遇超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是我省唯一极重灾区。24个乡镇中,有23个乡镇的249个行政村、12个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达168961人,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
“重启”美好家园,五常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全力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五常市完成了11365户房屋的修缮重建,占哈尔滨市灾损房屋总量近60%。全力恢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五常市“先抢修保通、后完善提升”,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实现挽损丰收,先后筛选储备117个灾后重建项目。
“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五常市把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确定了14个方面60项恢复重建工作任务,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满意度来检验工作成效,在大灾大考中锤炼干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作风能力本领,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安居乐业,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努力为受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五常市委书记杜平说。
争分夺秒修建住房群众温暖过冬
漫长冬季里,有个温暖的家,是群众最大的期盼;让群众早日回家,成为灾后最急迫民生工程。
9月初紧锣密鼓完成灾损房屋鉴定后,五常市争分夺秒打响“集中攻坚战”,围绕安全和质量两个关键点,层层压实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灾损房屋修缮重建。10月19日前完成11365户房屋修建,群众住进了暖屋子。目前,受灾户、施工方、村委会、乡镇政府四级验收全部完成。
“有别于其他地区,五常市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要抢抓入冬前一个多月的黄金施工期,同步完成数量庞大的建设任务,既要满足每户受灾群众的个性需求,又要克服过水时间长,地下水饱水量过大等施工难题。”五常市住建局副局长孔祥明说,249个行政村、12个社区的万余间房屋同步展开施工,五常市协调了本地及周边各县(市)的施工队,多方组织各类建筑材料,倾力帮助受灾群众房屋修建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沙河子镇三人班村村支书洪秀琴告诉记者,村里568户灾损房屋,重建房数量最多,达到169户。村干部逐一与受灾群众沟通,了解房屋重建需求,联系多支施工队,对接前来援建的国企单位。有些村民无力自主建房,村里伸出援手,严把工程质量关。入冬前,受灾户都住进了温暖的新房。
据了解,因地质条件限制,入冬前,五常市尚有95户修缮重建房屋无法施工。据孔祥明介绍,对这些村民及个别新房未干透不能马上回迁的受灾群众,已经逐人逐户明确了过渡安置办法,或投亲靠友,或协调空闲房屋居住,确保他们有温暖居所。同时,定期入户走访,即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所有群众都能安全温暖过冬。
“建新房政府给出6万元,乡里给了4000元的厕改补贴,全屋铺了电热地暖,有火炕、电热炕,光着脚进屋就行,特别暖和!”常堡村新立屯村民刘秀快人快语,说起自己的新建房滔滔不绝。借着重建的机会,刘秀家地暖、上下水、室内干湿分离卫生间一应俱全,配置堪比“楼房”。不等不靠加劲儿干,刘秀对未来充满信心。
修复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
12月25日,记者驱车赶到五常市向阳镇灌区宝山渠首施工现场,这里土石方堆砌,冬季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从山上蜿蜒而下的河水结成了冰,施工现场变得开阔。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施工人员脸冻得通红,帽子上挂着白霜,工程进度不断刷新。
在现场,五常市水务局河湖股主任程中鹏告诉记者,五常全域水稻种植面积251.1万亩,河水天然灌溉,水利设施与河道纵横交错。此次洪涝灾害,650处水毁水利设施、灌渠工程亟待修复。入冬前修复完成622处,其余损毁严重的渠首、灌渠以及防洪设施明年4月底前必须完成,确保春灌不受影响。为此,五常市水务部门采取“先干土石方,后干混凝土”的方式,加紧冬季施工。
灾后千疮百孔,重建复杂繁巨。五常市集结各方力量,按照先抢修保通、后完善提升原则,抓紧抢修受损基础设施,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生产生活最迫切需要的水、电、气及通讯、路桥等,当月已完成抢修保供,学生开学、养老就医未受影响,群众生活生产迅速恢复。
五常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文龙说,目前,35个等待明年开工建设或维修的大桥已修建了便道,正常通行未受影响。同时,这些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2024年1月将完成招投标,气候条件允许时将全部开工。
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推动农业生产挽损丰收,五常市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各类救灾补助资金,全力组织排涝清淤,修复农业设施,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秋后改种补种,农业生产成果喜人。据统计,灾后秋收面积达443.8万亩,部分受灾地块产量高于预计,加之未受灾地块相比往年产量和出米率增高,有效对冲了重大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
截至11月29日,保险公司在五常市累计理赔农业金额近3.4亿元,涉农理赔户数近5.5万户,三大作物全部理赔完毕,极大减轻了受灾农户经济压力。眼下,五常市正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灾后技术指导,确保明春农业生产顺利完成。
加强灾后重建项目储备赋能高质量发展
重建是一场重生,更是一次提升。
坚持生命至上,五常市聚焦灾后重建补短板以及应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分类谋划储备了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广的灾后重建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目前,争取到第一批国债资金项目6个,项目涉及农田、水利、交通等领域。下达国债资金额度20多亿元。
把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走深走实,五常市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压实各方责任,严把项目建设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利用这个冬季,将全面完成已谋划的117个项目的可研编制、可研批复、土地预审和规划许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做到“项目等钱”,资金一到位“开春即开工”。
五常市发改局副局长张武权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55个项目的可研批复,部分需要重新选址的项目,正在办理选址手续,力争以最快速度做好前期要素保障,为重点项目早日开工提供支持。
五常市提出,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努力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安全的美好家园。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吃它吃它吃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文创雪糕又卖火了!2023/12/27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体怎么回事?2022/02/22
- 寒风中这一幕让人感慨: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泰粮库经理孙光亮接
- 潮头观澜丨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
- 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
- 强军一席话丨军队要能打仗 打胜仗
-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视频丨逐梦冬奥
-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题深思)
- 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020.4万户 增长10.5%
- 美国扩大北极领土主张加剧与俄矛盾
- 西班牙政府将一系列经济措施延长至2024年
- 德国前联邦议院议长朔伊布勒逝世 享年81岁
- 日本决定于2024年2月发射新型H3火箭2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