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今日入中伏,热浪来袭,高温天如何防中暑?
2022-07-26 09:42:11 来源:东北网-极光新闻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今日(26日)我们进入中伏

  民间有句俗话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属“三伏天中伏最热”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26日—28日

  黑龙江省将迎来热浪

  全省处于高温、高湿状态

  27日—28日

  中东部最高气温可达32~34℃

  防暑、防晒、补水

  不可或缺

  随着环境温度、湿度逐渐走高,高温中暑的风险也随着迅速升高。

  而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都有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高温中暑都有哪些症状?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预防中暑?

  在发生中暑事件后应

  如何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和急救?

  中暑的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型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其中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重度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①热痉挛属于热射病的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这种疼痛较为剧烈。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工作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②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体温升高,但低于40℃。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快速发展成热射病。

  ③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甚至高达40℃。热射病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中暑的急救与处置

  当出现中暑症状时

  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急救“五招”对付中暑: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当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则: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控制患者的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①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因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再给他喝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

  ②发生重度中暑,不要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藿香正气水不是解暑特效药,其中含有40%~50%的酒精,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病人来说,不仅不能缓解中暑症状,还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①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②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③注意补充水分

  ④选择凉爽的穿着

  ⑤合理饮食,补充盐

  ⑥掌握急救方法

  时值酷夏,烈日炎炎

  请大家多注意休息

  健康过夏

(龙江气象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赵研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