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以改革破题向一流看齐 哈尔滨新区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0-10-29 08:58: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李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到202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总体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国领先行列。

  ◆建成与国家级新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为新区建设与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黑龙江日报10月29日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都源于教育。作为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的教育应该怎么发展,才能与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相匹配?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进新区,深入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所见、所闻、所访中,一幅以改革创新破题,打造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和“学在新区”教育品牌,以高质量为目标、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接受优质教育的孩子们开心上课。

  引

  通过制度创新引进一流人才

  两年间400多名优质教育人才汇聚新区

  高质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成败在校长。哈尔滨新区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教育振兴发展最坚实的纽带,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立足全省、面向全国选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在哈尔滨新区二校三年二班的教室里,周迪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解,铿锵有力的话语,牢牢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刚刚在这里工作一个多月,但已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今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在哈市率先启动校园招聘工作,目前,共吸引像周迪这样来自部属师范院校及“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112人,其中“双一流”高校非师范类毕业生83人。

  此次招聘放宽类别和专业限制,破解了传统教师招聘仅限师范类毕业生来源单一、复合型师资供给不足的实际问题。据悉,此次首次招聘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京字号”学府的毕业生;本省生源绝大多数毕业于省重点高中,是松北区建区以来招聘到的素质最高的一批教师。招聘生源地域范围覆盖全国7个地区,112名拟聘人员中,哈尔滨籍毕业生43人,黑龙江籍毕业生95人,来自北京、河北、广东等外省籍毕业生17人,实现了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目标。

  据松北区副区长王媛介绍,《哈尔滨市中小学校校园招聘教师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是哈尔滨市委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此次招聘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示范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新区将教育系统人事管理事权由人社部门划转到教育部门,教育局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放权于学校,打通招聘工作“最后一公里”,极大简化了校园招聘工作流程,推动了教育招聘专业化,为提高招聘工作效率,提升专业适岗度开辟了创新路径。

  充分运用省市的支持和制度创新,哈尔滨新区教育工作在机遇的抢抓上下功夫见行动。

  2018年,秋季开学,包括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石瑾娜在内的20余名从江南名校选调的名校长、名师来到哈尔滨新区,成为新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战略的率先实践。

  此后,新区在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引进上不遗余力。2018年~2020年共引进优秀教育人才471人,成为创办一流教育的生力军。

  活

  以改革激发活力

  从教师到校长培养优秀学生创办名牌学校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校长曹喜民的案头上,摆放着一份《任期目标责任书》和《学校章程》。今年8月,新区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充分放权给校长,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这极大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也让他们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把学校办好。

  “区里放权,意味着做校长的有了充分发挥的自主权,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曹喜民说,在这份《任期目标责任书》里,他深入分析了学校的现状、优劣势,明确了办学思路、具体措施和任期目标。放权于学校,不等于放权于校长,《学校章程》是学校权力运行的“规矩”,是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记者看到,万余字的《任期目标责任书》和《学校章程》凝聚了这位有着27年教龄、12年校长任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阅历经验和智惠。而“建设一所具有国学文化底蕴的、高质量、现代化的百姓心中的名校”的办学目标和“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的育人目标,更是曹喜民干劲十足、勇创一流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新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校长竞聘和职级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后,原有行政级别纳入档案管理,实现“去行政化”,同时催化“管办评分离”,明确和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校长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而校长职级工资制度,则将中小学校长职级工资分为特级(九档)、高级(八、七、六档)、中级(五、四、三档)和初级(二、一档)共“四级九档”,评价管理标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改革后,校长工资平均增加一倍,最高年薪可达50万元,大大激发校长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新区对优秀校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刘艳伟就是哈尔滨新区今年从江南引进的名校长,从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的校长到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的校长,刘艳伟怀揣着开辟一方教育新天地的梦想。

  “作为一名校长,有几个能以自己教育理念建设一所新学校呢?应该没几人吧,而我现在就有了这样的机遇。”刘艳伟告诉记者,接到任命她便到新区报到,参与到新区第十七中学校的建设中。“我初到时,学校的设计建筑风格是书院风,这既不适合东北,也不适合开放的视野,所以我把它打开变成山字形。”刘艳伟说,把建筑建设与她美好的期待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她要提前到岗的意义所在。从建筑设计到学校l ogo,到教育构想,围绕着新学校的建设,刘艳伟事无巨细。“我希望5年后,或更多年后,我所从事的这份事业与大家对我的信任是匹配的。甚至,我交给新区的,要比新区引进我时给与的更多。”

  与校长们的激情澎湃相得益彰的是教师们的活力四射。

  今年,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同时,新区还实施了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和学校绩效管理规范化改革,打破教师“铁饭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考核退出制度,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将原来编制部门直接管理每一所学校编制员额,改为编制部门对教育部门实施员额总量控制,以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活力。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是新区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和长期目标,学校绩效管理规范化改革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时,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奖励性绩效纳入新区中小学全部教师绩效工资范畴,并同现有基础性绩效工资项目并列执行。改革后,新区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的30%,教师年工资平均增加30%,最高增加50%。

  “教师节第二天,工资卡就进账1000多元,这仅是绩效考核的基础部分!有了这样的奖励机制,我的职业幸福感大幅提升。”哈尔滨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王佳玥说,绩效考核改革实现了多劳多得,完全调动起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在学校里以各种理由请假的人少了,主动担纲班主任等重要岗位的人多了。

  兴

  练内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在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打基础、利长远,练内功、补短板”,在底子薄、欠账多的基础上推动新区教育发生了重大改变。

  一年来,新区启动建设了中小学校10所、新增学位24000个;新建幼儿园3所,回收、回购小区配套幼儿园15所,可解决公办幼儿学位5310个。特别是新区与绿地、汇智、哈师大、哈尔滨良士文化教育等大企业、大集团、大学,合作共建风华中学、17中、师大附中、新区第一高级中学等重点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飞跃,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现代化校园。

  与此同时,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新区先行先试,提出了“一体化、一中心、双引擎”创新驱动工程,为新区教育的优质发展理清思路,指出方向。“一体化”即构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探索有效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中心”即坚持以课程为中心,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通过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双引擎”即以学区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为动力“双引擎”,通过强强联合,打造新区教育品牌,通过组团发展,实现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辐射带动、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助力薄弱学校协同提升,全面提高新区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

  教育关乎民生福祉,影响区域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里子”,新区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进程和水平,直接影响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区教育人正满怀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教育情怀,扬改革风帆,拓创新路径,全力向着建成与国家级新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打造龙江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彭佳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