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7日讯 日前,哈尔滨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意见》,靶向实施九条管控办法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运车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疫情防控尤为重要。随着“严九条”的下发,哈市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乘客安全便捷出行?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公交车实行“一趟一消杀”。
公交:动态调整运力
24日,记者在滨江新城公交首末站停车场看到,保洁人员正在对一台即将发车的106路公交车进行消杀、擦拭。
工作人员正引导乘客扫码乘车,车上的乘客也都保持距离分散就座。
106路公交车队长陈雷告诉记者,为防止出现乘客聚集,早晚高峰期间,车队、公司同时加强了智能调度平台监控,根据客流随时安排加密发车,快速输送乘客,降低车厢内乘客密度,尽量不出现站立乘客。
“为降低车辆满载率,防止出现人员聚集,哈市依托公交大数据平台,密切关注客流变化,通过开通区间车和大站快车等方式动态调整运营组织和调度方案。”哈尔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客流统计分析数据,逐条线路制定出车计划、运营周次计划、高平峰发车间隔计划、应急备勤计划等,实现疫情期间公众平安出行、车辆高效运营。

地铁全线已启用远红外测温,乘客自觉保持安全距离就座。
地铁:红外线测温扫码进站
在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进站安检口,工作人员提示进站的乘客扫描龙江健康码并保持间距。记者注意到,该站已采用远红外线测体温的方式,不再由安检员人工测温。“进站乘客必须扫码、测温后方能进站,目前,哈市地铁全线已启用远红外测温,改进后的测温方式更加快捷方便,有助于提高进站乘客体温检测效率。”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博物馆站值班站长马晨亮告诉记者,目前,哈市每个地铁站都设置隔离区,一旦发现人员体温异常,将带至隔离区并通知卫计部门。
记者登上一辆开往医大二院站方向的地铁列车,看到平时能坐五六名乘客的座椅区域,目前只间隔坐有两人。车厢内还设置了疏导员,防止出现人员聚集。
“目前,哈尔滨地铁根据客流变化,有效组织运力,灵活调度车辆,合理控制客流密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车厢内乘客保持1米间距。同时,我们在站台及列车都设置了疏导员,引导乘客分散乘车、候车。”马晨亮告诉记者,为防止人员聚集,目前,车站已关闭人工售票口,乘客可以采取线上或自助售票机等方式购票。
出租车:安装“隔离仓”扫码乘车
23日,记者在天鹅出租车公司消毒点看到,安装了塑料薄膜“隔离仓”后,出租车被分隔成前后两个空间。因密封严实,前排的驾驶员和后排的乘客不会产生接触。在“隔离仓”面向乘客方向,还粘贴了“司机小秘书”二维码,乘客乘车时提醒扫码进行出行信息记录。
“为加强出租车防疫管控,哈市要求全市出租车在后排粘贴‘司机小秘书’二维码,乘客必须扫码乘车。同时,在车辆前后排之间安装透明隔离塑料布,实现司机与乘客的有效隔离,出租车前排不载客,不允许合乘。”哈市出租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出租汽车行业在全市设立了11处消毒点位,每天对出租车消毒。

道外公路客运站工作人员对进站乘客进行严格测温。
公路客运:设置隔离区 严控50%上座率
24日,记者来到道外公路客运站看到,一楼候车大厅现场客流量不大,去往木兰县东兴镇的旅客正在检票口处等待检票,乘客都戴着口罩,排队时自觉隔开一定距离。
检票后,记者走上车看到,乘客分散就座,车辆的最后两排被塑料布隔离开,作为留观区域。道外公路客运站副站长陈立鹏告诉记者,为保障旅客出行,车辆严格采取一趟一杀毒、一趟一通风,并按车辆核定载客人数的50%售票,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座,并在车辆后排设置留观区,客运场站内所有区域每2小时消杀一次。
在道外公路客运站停车场内,专门设置了落客区,所有返哈的乘客均在此区域下车。“为严防输入性疫情,场站设置了始发区和落客区,返哈人员在落客区下车后需要测温,在落客区内还配备了尖兵核查身份系统。该系统将对每名返哈旅客进行身份核实,查询旅客近期的出行轨迹,如果是近日从境外或湖北省的返哈人员将禁止其出站,并联系卫计部门核查其是否已完成隔离,符合条件可以出站,如未完成隔离,将移交卫计部门处理。”陈立鹏告诉记者。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松北区高效运转 防控疫情“七到位”2021/11/03
- 黄轩谈从影14年心态变化 称演员应和观众保持距离2021/11/02
- NBA球员年收入排名出炉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谁?2021/10/18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本轮疫情已波及19省份,这些风险点得警惕!
- 从文物资源大国迈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
- 西藏林芝森林火灾进展:已无明火 仍存部分烟点
- 工信部通报38款违规APP 涉及违规调用通信录等问题
- 中国援助的160万剂新冠疫苗运抵尼泊尔
- 伊朗副外长:伊核谈判将于11月29日重启
- 外交部:应对气候变化行胜于言 希望美方切实承担责任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