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破开冰封冻土孕育发展动能 松花江北岸22个大项目迎春开工
2020-04-02 09:1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李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2日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冰雪渐渐消融的松花江哈尔滨段北岸,大项目的“春播”正在抢前抓早。

  2020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计划开复工重点产业项目60个,其中省百大项目24个。截至4月1日,22个项目实现“开春即开工”,其中省百大项目13个。预计到6月,总投资1897.3亿元的60个产业项目将全部开复工。

  严格防疫。李爱民 摄

  抗“疫”不误发展。轰鸣的打桩机、挥舞铁臂的铲车,正在破开冰封的冻土,孕育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三高”产业项目积攒经济发展后劲

  60个重点产业项目中,新开工的就有27个,占比达45%,投资总额1165.8亿元。新项目,意味着新的投资增量,也意味着新区积攒着应对疫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后劲。

  投资50亿元的东北申威自主可控示范基地的投资方,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自主可控信息化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投资80亿元的中国北药智慧产业园将以建设研发、制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四大平台为支撑,打造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领军项目……2020年,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承担的24个省百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为47.9亿元,尤其是今年新开工的9个项目,平均投资额高达59.7亿元,这样一批有较大规模的项目,将打造形成一批行业领先、规模可观的独角兽企业项目,为新区经济发展高速领跑。

  “今年的项目建设呈现高速领跑、高新技术引领、高端链接‘三高’产业发展特色。”哈尔滨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于宏告诉记者。

  新区坚持高新技术引领,做优一批引领科技研发的领军项目。其中投资4.5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开发智能机器人、精密激光装备、红外光电仪器设备及其关键技术的国内领先人工智能园;投资5亿元的黑龙江探海科技园,将建设成为专注网络通信、智能控制技术及海洋环境智能监测的研发、生产基地……这些项目为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前沿技术和国内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不但是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加速年,更是以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为主旨,着力打造自贸试验区的对俄合作突破年。因此,新区坚持高端链接,做精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内外贸一体化项目。

  绿地(哈尔滨)全球商品贸易港先行展示馆加快建设。薛婧 摄

  总投资超600亿元的绿地·东北亚国际博览城项目,将打造成为聚集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和东北亚全球贸易港的全产业链,成为哈尔滨新区加速对外技贸发展的新平台;投资210亿元建设的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园将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商务总部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前沿材料等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由浙江东日和信达资本联手投资的“环球丝路带”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中心项目,将打造成为对俄贸易新高地。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新区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推进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链接对俄合作科创链、深化对俄合作金融链、强化对俄合作产业链、构筑对俄合作物流链厚植了发展沃土。

哈尔滨中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现场。 苏强 摄

  “拼劲+闯劲”带来项目开复工春色满园

  在塔吊林立、工程车往返穿梭的火热建设图景背后,是新区“一手抓防疫工作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工作不动摇”的拼劲儿和闯劲儿。

  1月23日,春节前一天,哈尔滨新区自然资源局挂出了6宗土地出让公告,接下来,该局又开始准备下一批土地的挂牌工作。整个正月里,哈尔滨新区的土地出让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今年一季度,我区公开出让土地25宗,包含深哈产业园、珍宝岛药业、中关村、浙江东日、北外、绿地等13个项目,目前已成交13宗地。”哈尔滨新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去年底就制定了《2020年春季开工重点项目推进计划表》,每个项目都设定了时间节点,精确到日,落实到人。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要实现按节点推进,不拼不行啊!”哈尔滨新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局长郑向东说,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抓到底”的原则,新区今年拟开复工的重点产业项目分别由19个区领导包保,通过包项目、保进度,包措施、保落实,包服务、保成效,包指标、保完成,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多投资。

  3月22日,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招商引资项目“云签约”分会场,通过“屏对屏”“键对键”方式签约12个项目,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签约总额467亿元。

  这一巨额数字是新区创新招商方式“闯”来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区认真梳理在谈项目,通过互联网、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积极对接洽谈,闯出“线连线”“屏对屏”“键对键”招商新模式。

  对于每个重点推进的项目,都由区领导、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负责人组成项目推进微信工作群,保持与企业客商和项目单位的密切联系,项目单位在微信群里提出问题,即时给予解答。

  目前,新区跟踪的重点项目有100余个。其中,在春节前就已经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的华夏幸福深哈金融科技城项目,原计划春节后双方再进行深入洽谈,但受疫情影响,企业人员无法来哈。于是,新区招商部门通过视频连线、微信传输等方式,对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和深入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实现了“云签约”。

 深哈产业园提前开复工。陈贺 摄

  政策和服务跑在前 大项目“开春即开工”

  3月12日,省百大项目——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简称深哈产业园)科创总部项目开复工,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3天。这得益于新区推行的“承诺即开工”+“首席服务员”代办制,通过跑在前的政策和服务,为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2019年,新区在工业仓储项目推行“承诺即开工”,9天拿到施工许可证。今年,新区再升级“承诺制”,范围扩大到所有建设项目。

  “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勘察设计质量安全承诺制,可以进一步缩减审批时限。”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晨光说。

  仅以施工许可阶段审批为例,取消了施工图审查、施工图审查备案、质量安全监督备案、现场踏查等环节,对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障金等环节实行承诺制,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2~22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刻办理。

  “这一做法有力地保证了项目按推进计划表实施。”李晨光说,为按节点推进项目建设,“非常”时期,新区创新了很多非常管用的招法。

  对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未完成项目可研情况下,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则先行为其出具前期工作函,使其可以提前进行招标、勘察等工作。目前,该局已对重点开复工产业项目配套的24个配套工程出具前期工作函。

  行政审批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在疫情期间,新区的营商环境再升级。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坐等上门”变为了“主动服务”,推出了“首席服务员”代办制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企业如何申办。对于有意愿的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加速了各项行政审批的进程。

责任编辑:彭佳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