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15个国家级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引领作用凸显 哈尔滨对俄科技合作向纵深推进
2019-06-21 10:33: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李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21日讯 近日,在哈尔滨新区举办的中俄科技合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上,“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哈尔滨对俄科技合作平台又添新力量。据悉,目前,哈尔滨市成立了20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15家为对俄合作基地,以这些基地为平台,哈尔滨对俄科技合作不断提速。

  在“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签约现场,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付强对记者说:“‘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成立将把对俄科技合作推向更深入。‘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借助省工研院这一平台,将不断完善孵化生态体系,吸引更多俄罗斯人来哈尔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付强说,省工研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而成,是“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的一体化产学研联盟框架结构,在孵企业中已有12家与俄罗斯创新主体在飞行器导航系统、宇航定位天线系统、无线电导航产品、气体输送管道发电装置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近年来,平台的力量在哈尔滨对俄科技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哈尔滨市科技局国际合作与对外专家处处长徐欣介绍,哈市依托哈工大、哈工程、中船重工703所等高校院所,结合高端复合材料、特种焊接、重燃设备、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项目,成立了20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初步构建了以基地为纽带,以企业为载体,以大学大所为支撑的创新服务体系。这些基地中的15家为对俄科技合作基地,成为哈市对俄科技合作的重要骨干力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为15个国家级对俄科技合作基地之一,按照“项目-人才-基地”模式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已经与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30余家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科研合作关系,通过人才引进、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构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网络。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潘铁文介绍,从2006年起,该基地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开展本科2+2合作学习计划以及硕博2+5联合培养7年计划,共培养145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批建设、也是唯一一个对俄、极地领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申报主体便是该基地。

  除15个国家级对俄合作基地外,“哈科会”也是哈市对俄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家对俄科技合作的一面旗帜,自2006年起,哈市借助“哈科会”,共征集10余个国家近10000个项目,累计展出项目4000余项,签订各类科技合作协议900余项。

  随着对俄科技合作走向纵深,近年来,哈市一批对俄科技合作企业迅速成长。哈尔滨博深科技公司从俄罗斯引进“超临界燃煤锅炉风扇磨煤机轻型耐磨叶轮”项目,攻克了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并在轻质和耐磨方面实现突破,技术水平赶超德国;针对水稻产区高危稻瘟病害,德强集团引进俄罗斯芽胞枯草杆菌技术,被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重点推广产品。此外,中船重工703所引进乌克兰燃气轮机,哈焊所引进乌克兰药芯焊丝产业化技术,黑龙江省石化院引进白俄罗斯耐高温磷酸盐胶粘剂技术……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也有力地促进了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彭佳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