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阿城区
搜 索
《城市盲道变“停车场”》后续:哈尔滨无障碍设施建设喜忧参半
2018-08-23 09:4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静瑶 杨帆 孙英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2日讯(实习记者刘静瑶 记者杨帆 孙英鑫)人行路上的盲道、坡道,公交车上的爱心座椅,楼梯间内的电梯、扶手,十字路口的语音提示信号灯……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总是在细微之处,为一些特定群体提供帮助。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哈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设施无法起到方便他人的目的,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无障碍设施。

  在哈市南岗客运站门口的楼梯处,设置的一处坡道,仅是楼梯上架设的一块铁板,过于陡峭的坡度对于需要靠轮椅出行的人群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客运站内部,记者发现购票窗口被设置在了二楼,而安检、进站则需要在一楼进行,客运站内并没有设置直梯,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购票窗口和安检通道。

南岗客运站门口的缓台。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在哈市秋林商圈附近的人行道上,不过200米的距离,就出现了多处盲道破损,或盲道上出现马葫芦等现象。在红军街靠近邮政街方向,地面上的盲道砖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平坦”的盲道砖又如何为盲人指引方向。

红军街与银行街交口“阶梯状”坡道。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红军街近邮政街(米兰婚纱摄影门口)“消失”的盲道。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红军街建行门口的无障碍求助标志。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红军街建行门口的无障碍坡道和标志。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哈市秋林商圈附近被马葫芦“截断”的盲道。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记者走访南岗区图书馆发现,一楼大厅的地面上贴着色彩鲜艳的盲道砖,并在一楼设有视听障碍阅读室,大大方便了特殊群体的阅读。但仍在一些方面存在问题,图书馆一楼虽设有无障碍人群专用的洗手间,打开门却发现坐便器上堆满了杂物,水箱上还贴着禁止使用的字样,三楼的洗手间并未设置无障碍人士专用。在图书馆一楼的电梯间,电梯门前的三级台阶右侧设有无障碍专用通道,却在上方栓上了两根铁链。

南岗区图书馆三楼洗手间。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南岗区图书馆无障碍洗手间变成了杂物间。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南岗区图书馆一楼“禁行”的无障碍通道。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与南岗客运站较为混乱的状况相比,新修建的哈尔滨站北站房的无障碍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北广场门口整齐笔直的盲道直通售票大厅,无障碍电梯内外更低的按键位置以及无障碍售票窗口处更低的窗口设计,完全能够满足儿童及需要乘坐轮椅出行的群体的需要。

哈站内的无障碍电梯。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哈站内的无障碍售票窗口。 东北网实习记者 刘静瑶 摄

  据了解,我国对于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规范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但近日,经记者走访发现,哈市公共场所内的无障碍设施存在诸多问题,“无障碍设施”甚至会造成更大的障碍。

  在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所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省将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坚持依法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新建、改建公共基础设施和居住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会福利、社区等公共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公共停车区按规定设立无障碍停车泊位,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和监督使用。

  黑龙江省盲人协会会长赵凤和说,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关乎残疾人,还关乎老人、儿童,可以说关乎每一个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希望相关负责部门不要把无障碍建设当做“弱势工作”来抓。他期待更加人性、更加温暖的无障碍环境。

责任编辑:彭佳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