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11日讯 生活在哈尔滨的人们和来过哈尔滨的外地人,都熟悉和知道博物馆地区。它是哈尔滨人的生活重点之一,它是外地人了解和游览这座城市的必看之地。
1994年,哈市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地区是哈市的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博物馆地区早期的范围大致是,北起哈尔滨火车站,南至南岗区马家沟河,东起建设街,西至海关街。它的形成与哈尔滨建城时间大致相同,已有112年的历史。
1898年,沙俄开始将铁路铺进这座城市。随着俄国人的蜂拥而入,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没有教堂就没有精神家园”的俄国人在火车站上方,哈尔滨的制高点博物馆地区,大直街与车站街(现红军街)交口,建设了一座尼古拉教堂。
省社科院学者李述笑介绍,尼古拉教堂所在地是哈尔滨的市中心,周围有大的商行、洋行与行政机构。
这个早期的核心区,哈尔滨市规划专家对它有一个极其形象而又极具评判价值的比喻:“博物馆地区是哈尔滨的制高点,出了火车站,沿着上坡走,就到了博物馆地区,这里就如同一个人家的‘客厅’,是接人待物的场所。”
那么,这个客厅都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物什呢?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1899年,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奠基,1900年建成。1966年在文革中被拆除,修建纪念塔。1971年纪念塔拆除,原址建成大花坛。上世纪90年代初,改建成红博地下广场至今。
——1906年,莫斯科商场始建(现黑龙江省博物馆),1922年,改称为“东省文物研究所”,1953年,改为松江省科学博物馆,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至今。
——1919年,意大利人“吉别洛索科”的私人别墅(现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建设,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该别墅成了意大利领事馆。上世纪70年代后由省电力公司使用。
——1921年,犹太人梅耶洛维奇私人住宅(现哈尔滨少年宫)建设,曾是秋林公司的职工俱乐部。
——1936年,新哈尔滨旅馆(现哈尔滨国际饭店)建设,当年为哈尔滨最高建筑,1949年,改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是哈尔滨唯一一家能够接待外宾的宾馆,1978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后,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至今。
从这些年代久远又充满故事的历史建筑看,博物馆地区是哈尔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最重要基点。
摘自2012年2月24日生活报B05版稿件《一场终于“透亮”的马拉松式博弈电力大厦“死挺”14年后被拆除》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打造金源文化主题公园2021/09/06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国家出重拳防止沉迷网游 守护少年的你
- 北京证券交易所三大基本业务规则征求意见
- 中秋假期火车票9月5日起开售
- 郑州9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问责
- 中国向缅甸掸邦捐赠抗疫物资启运
- 阿富汗塔利班表示已控制潘杰希尔省除首府外所有地区
-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北部发动袭击致13死5伤
- 飓风“艾达”暴露美基建问题 多州政府反思应对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