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通河县
搜 索
文明之花劲飞扬干劲倍增奔小康 通河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2017-09-26 13:5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塑魂

  与建设村隔着鸡讷公路相望的是同属通河镇的桦树村。

  走在桦树村的街路上,会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村部前的1000平方米广场被叫作“仁孝广场”,广场里设有“仁孝长廊”、“村训石”、“百善图”等文化景观。在村庄的整体规划上,桦树村着重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全村东西向4条、南北向2条共6条主街路分别命名为仁宽街、国桦街、礼通街、信德街、智富路和义正路。在这些街路的两旁,传统美德宣传展示图板、标语随处可见。在一条主街的两侧民宅墙壁上,还绘有二十四孝里的经典故事。

  记者到该村采访的那天,正好赶上桦树村老年协会组织的一次百家宴,每桌10名老人,每家子女亲手做个菜,老人们围在一起品尝。村老年协会会长告诉记者,组织这欠百家宴,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孝敬父母的美德弘扬开来、延续下去,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离开乡村回到县城,沿着政通大街一直前行,道路两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中国结灯饰,已经成为装点市容、宣传价值观的靓丽一景。

  通河镇建设村广场舞表演。

  通河县依托原有公园,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打造了四个公园,即:我们的国——中国梦主题公园、我们的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我们的乡——新乡贤文化主题公园、我们的家——家风家训主题公园。

  在4个公园中,最气势恢宏的是位于县城南端松花江畔的我们的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进入这个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优美、端庄大气的公园广场。这个公园原来叫“通河松花江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践行活动开展以来,通河县在原有景观基础上,本着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景观的原则,改造、新建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的建筑小品、艺术雕塑、书画长廊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弥漫在公园的每个角落,达到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此外,通河县还实施乡风民风培育工程。该县深入开展“德礼满通河”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和“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主题实践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尚。并推动各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目前,该县95%的村庄已成立了“四会”组织,出台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通河镇建设村广场大秧歌。

  通河县还以家庭为单位,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好儿媳、好邻居、好妯娌等1000多人,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以群众英雄引领文明风尚。建立160多支农村志愿服务队,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为服务对象,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通河县还坚持综合治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打击农村偷盗、涉黄、赌博、吸毒、邪教等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引导农民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

  提神

  从通河县城出发,沿鸡讷公路北行约7公里,再向东约2公里,便到达通河镇建设村。

  当记者来到村里时,远远地便有悠美的乐声传来。在村西的村部宽大的广场上,有三支舞蹈队正在伴着歌声翩翩起舞。

  通河镇党委书记闵立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建设村结合村情实际,定位打造林下经济花园村。去年以来,该村依托县里打造全国大果榛子第一县的优惠政策,全村发展平欧大榛子5000亩,户均13亩。在林间,还套种小辣椒、北药等,实现立体开发,并与企业签订回购订单,长短结合,提高产业收益。此外,该村还建成林下鸡养殖基地3处,共发展小笨鸡10万只,直供超市等渠道销售,每只纯利润60元。

  在大果榛子、林下鸡等产业的带动下,全村林下经济繁荣发展,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环境。

  在县里部门的支持下,建设村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新修白色路面4300米,修筑石砌边沟7500米,路肩石化7.3万平方米,确保百姓出行顺畅;种植柳树、云杉等绿化树2400棵,栽植牵牛、步登高、串红等花卉6万株,村内主要道路及通村路两侧实现全覆盖;新安装铁栅栏7100米,粉刷8500米,全面推进改水、改灶、改厕等工作,村内环境干净整洁。

  在村内卫生环境日常管护方面,党员带头实行门前“四包”:门前道路自家包打扫,门前边沟自家包清理,门前树木自家包剪枝,门前栽花自家包培植。通过倡导文明新风尚,让村民尝到环境整洁的甜头,村里除集中储运垃圾外,不再花一分钱,家家户户就自觉将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得井井有条。

  条件好了,环境美了,建设村村民对生活的热情更高了。该村建有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在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等部门的支持下,该村还建有灯光篮球场、农家书屋、村训村规、文化展示栏等文体基础设施。

  闵立新还告诉记者,建设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村民中有一批文化能人,其中的代表就是村支部书记陈发一家。陈发的媳妇王丽君曾登上东方卫视《妈妈咪呀》的舞台,夫妻两用本色体现出东北农民的淳厚、质朴,展现出通河人民对家乡、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在王丽君等文艺骨干的带领下,全村组建起百人规模的文体活动队伍3支,每天开展秧歌、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农闲时,村民还自发或在镇文化站的指导下排练组织文艺汇演。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繁荣农村文化是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通河县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以点亮农民的文化生活,提神振气。

  据不完全统计,通河县共建成综合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9个、农村文化广场33个,实施全民健身工程140个,建成篮球场50余块、乒乓球场16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每年培训村文艺骨干120余次,群众性文艺队伍日益壮大,广场舞在农村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组织送戏下乡30余场,放映电影940多场。

  通河县还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弘扬民俗文化,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创作本土化、大众化、乡土味十足的文艺作品,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演出,达到寓教于乐效果,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生活日益繁荣。

  此外,通河县还组织开展“文艺村”“国学文化村”等创建活动,打造文化家园,推动农村和谐发展。通过配套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及农村文化礼堂、文艺演出队、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的熏染,通河县农村精神风貌和农民文明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新乡贤、明礼知孝之人之家大量涌现,心灵美与行为美内外兼修,向上向善之心普遍增强。

  数说

  -完成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7个乡镇的环境整治规划和32个试点村、示范村的建设规划。

  -硬化农村道路总里程58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80个村屯、309公里,村道路加宽12598米,村边沟硬化25606米,安装防腐木栅栏37901米。

  -完成村镇绿化347万平方米,绿化村屯130个,栽植各种树木600余万棵,绿篱870余万株。

  -亮化村屯3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821盏,中心乡镇给排水改造48353米,建排水明沟227.8公里。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2个自然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改厕3838户,改造泥草房6310户、44.76万平方米。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140个,建设篮球场50余块、乒乓球场16块;建成综合文化站8个、村级活动室159个。

  -建成综合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9个、农村文化广场33个。

  -每年培训文艺骨干120余次,每年送戏下乡30余场,放映电影940多场。

  -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五星级村、6个四星级村、32个三星级村。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