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商委红肠
2017-07-14 14:06: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的红肠名声在外,可是当地人都知道,最最畅销的却是商委红肠。好吃,难买,已经成为商委红肠的标配。当地的老百姓只有自己吃,或者送给最在乎、最重要的人,才会起大早不辞辛苦地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去购买新鲜、纯正的红肠。商委红肠不仅有经典的老味道,还有独特的新口感:肉劲道、蒜味浓、不肥腻,皮脆肉紧入口香,无论你是凉着吃、蒸着吃,还是炒着吃,都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商委红肠位于红旗大街516-2号,大红的招牌醒目可见,前店后厂,只此一家,不设分店。每逢各个长假、节前,买红肠的人络绎不绝,“一肠”难求。凌晨三四点钟工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独特的一景。进到店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都是几十根几十根的买。买到红肠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卖红肠的人热情周到满满的自豪感。哈尔滨人的年夜饭,最少不了的是商委红肠;来哈尔滨旅游,最难买的特产绝对是商委红肠。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什么都挡不住百姓对“商委红肠”的钟爱!

  可能你们还不知道,商委红肠曾经有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洁香”牌红肠,是清洁馨香的意思。由于生产红肠的工厂隶属于太平区商业委员会,工厂的名称为太平商委肉制品厂,工厂又坐落在太平区商委院内,爱吃商委红肠的人都要到商委院内买红肠,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地称“洁香牌红肠”为“商委红肠”了。

  “商委红肠”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从只生产红肠等几个品种的肉灌食品发展到现在的40余个品种的肉制品有限公司,它的艰苦创业故事鲜为人知。公司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工厂资不抵债,厂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仍无法扭转局面。1984年,太平商业局重新组建了以于桂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进厂的当天,要债单位就拉走了最后两车设备和原料,工人已有两年没开工资了,有能力的工人已调走,仅剩下18名工人和天天上访的退休人员。新班子和工人们不等不靠、齐心协力、艰苦创业,让工厂出现了生机。于桂芳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工厂集思广益,组织了一些学过中医、中药知识的专业人员,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在名师的指点下,对每味药料的配比结构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经过实践,形成了自己的配方。同时对每个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哪个品种用哪个部位什么样的肉,不同的肉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标准的腌制时间,都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经过多少次的失败与挫折,最后终于成功了,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公司还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设备及产品发布会,大胆将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运用于企业的自身管理。

  经过不懈的努力,商委红肠品牌越做越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几十年来,商委红肠先后获得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中国质量万里行信誉质量保证单位;中国食品工业首批AAA级诚信企业;中国食品安全信用A级企业;全国消费者诚信满意品牌;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龙江老字号;哈尔滨老字号;省、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信得过,叫得住”才能让商委红肠这朵小花常开不败。(讲述人:于桂芳 撰稿:郭红)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