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快七十年了,回顾这段历史,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优秀代表栩栩如生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然而,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主要力量之外,由无数中国普通百姓自发组成的支前志愿者队伍也是这场战争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些普通群众在枪林弹雨中,以一切为前线、一心为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舍身忘死救护伤病员、千方百计保证部队的给养供应,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不怕流血牺牲的田富山
田富山是松江省穆棱县第五区人,美国侵略朝鲜并打到了鸭绿江边时,他已经53岁了。在旧社会,田老汉日子过得比黄莲还苦,他常说:“多少年来,在日本鬼子和伪满的压迫下,咱们活的还不如一条狗。”抗战胜利后,满以为要过好日子,可是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又到了东北,田老汉因交不起“壮丁钱”,身上被打得伤痕累累。解放后,田富山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吃的、穿的不用愁,儿子娶上了媳妇,乐得他每天合不拢嘴。
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掀起后,田富山听说志愿兵要去朝鲜打美国侵略者,他就到处打听,怎样才能去前线。听到村子里许多小伙子自愿到朝鲜抬担架时,他激动的几夜没有睡好觉,他想:要想永远过好日子,就得保家卫国!于是和家人商量要去参加担架队,家人都劝他年纪大了就别去了。他偷偷地把胡须剃光了,到村里去报名。面对大家的劝阻,田富山不服气地争辩说:“你们大伙别觉得年轻人有力气,我虽然年纪大了,干起活来同样能顶一个棒小伙子,谁来和我摔摔跤试试看!”大伙没办法,就让他参加了担架队。
从家乡到鸭绿江边,一个多月的路程,胡须又长满了他的脸。渡过江后,在陡岩峭壁、迂回曲折的朝鲜山道上行进,在寒风刺骨、风雪遍地的野外露营,老汉的胡须上冻的冰像珍珠一样成串串,哈气成霜,他的帽子、胸前结了白白的一层。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他是担架队里干活最多的一个。他还经常帮助别人背东西、拉雪橇。有一次天刚亮,队伍停在一个小山沟里休息,走了一夜的路,累得那些年轻人一躺下便睡着了,他怕别人冻着脚,便把自己带的乌拉草偷偷地塞在他们的鞋里,把自己的被子盖在别人身上。临走时,一位朝鲜老大爷摸着老汉的胡须,眼里含着热泪,伸出大拇指称赞说:“这么大年纪还来朝鲜帮助我们,真是好人啊!”
为照顾他,担架队让他到队部去喂马。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马吃的草料十分缺乏,喂马也是极其困难的,老汉为了草料昼夜奔波。每到一驻地,他不顾身体疲倦,马上到宿营的山洞口、路边、附近的山沟里拾草喂马。同志们劝他先吃饭,他常说:“马还要拉东西,先让马吃饱,人忙什么,等马吃饱了我再去吃。”就这样,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精心地照料着马匹,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供给。
1950年12月6日夜晚,田老汉牵着马匹,车上装着满满的装备物资随队伍赶往前线。这时,敌机从对面的山头上飞过来,越过山头就扔炸弹。顿时,在狭窄的山路上,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人们躲避飞机的跑动声响成一片,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马受到惊吓,很难控制住,田老汉紧紧拉住马缰,不让它们奔跑。他顾不得隐蔽,因为他知道只要一松手,马和车就会翻到路边的山沟里,补给前线的物资就会受到损失。敌机轰炸得越疯狂,他的手拉得越紧。当敌机飞走,人们来到他面前时,田老汉已倒在血泊中,可他的双手还死死抓住马的缰绳。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对大家说:“你们不要管我,为人民牺牲是值得的,你们赶快前进吧,完成咱们的任务。”
田富山老汉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担架队,他一直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
机智勇敢的尚有财
林口县第二大队的志愿民工尚有财,是一个翻身的农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他自愿来到朝鲜前线,帮助朝鲜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他来到朝鲜后,在各种工作中,都表现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伤员的关怀。冬天在某地转运伤员时,他对伤员爱护得如自己亲人一样:每次出动,都把自己的狍皮给伤员铺;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里,怕伤员冻着,就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给伤员盖上,还把自己手上戴的“手闷子”套在伤员脚上;还常用手给伤员接尿,可是他自己却冻得浑身发抖。在工作中他总是精神百倍的挺着胸脯抬着担架,迎着大风雪,一步一步往前走,每次都出色地完成担送任务。当他从战场上把伤员担到暖暖的屋子里时,伤员感动的说:“我们一定对得起你,伤治好了一定再回前线,狠狠的打击美国鬼子!”他拉着伤员手说:“同志,我们这样做是应该的呀!你们不怕流血牺牲地打美国鬼子,还不是为了咱们的国家和朝鲜人民嘛!”
1951年3月,他到某地承担装卸任务。有一次,汽车装完货物正要开走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两架敌机,敌机绕了一圈后投下数枚照明弹。为了避免损失,司机只好赶紧把车开走。最前面的一辆车因开的太快,一下子冲到水沟里,两个轱辘陷到了泥水中,车开不动了,这样后面的几辆车也过不去了。尚有财看到敌机疯狂的在上空盘旋扫射,想到:车开不过去,东西就要受损失啊!他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敌机扫射,从离车很远的地方,背来两块木板,跑到车前垫到轱辘前边,汽车又一加马力,就开过水沟了,于是一辆接着一辆满载物资的汽车开出了险地,运往前线的物资没有受到一点损失。
在8月13日夜间,敌人在某地安下许多定时炸弹,尚有才刚好在此地执行修建仓库任务。天色很黑,没法看清炸弹所在地点,炸弹不断地爆炸,他非常担心大家的安全。天刚刚亮,他就到各处去观察情况,结果在房子附近来往必经的路旁,发现有一颗定时炸弹。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炸弹要是不搬走,别说修建任务完不成,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不知道要受到多大损失!尚有才马上想到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大家的安全。他毫不迟疑的把炸弹抱在怀里,冒着炸弹随时爆炸的危险,跑到离房子很远的一个小水沟扔下,等他跑回来,炸弹就轰的一声爆炸了。大部队知道这件事后,对其通令表扬,并记大功一次。
一心为他人的周厚福
宝清县志愿民工大队炊事员周厚福,在家乡时,是一个平常的庄稼人。到了朝鲜战场上,他不怕任何危险,坚守自己岗位,时时刻刻不忘为祖国做贡献。
1951年1月13日深夜,天气很冷。在老城川一个大院里,因为民工们要赶着上前方去接任务急等着吃饭,他马上安锅下米准备做饭。突然敌机飞来了,投下了数枚炸弹,他不得不趴在饭锅旁边的雪堆里,看守着饭锅。炸弹不断爆炸,忽然间,一块被炸起来的石头把刚煮上饭的大铁锅打翻了。敌机飞走以后,老周爬起来,顾不得打扫身上的雪土,赶紧把翻在地上的米打扫起来,用水淘干净后,马上又煮好了饭,偏巧敌机这时又飞了回来。老周为了不耽误大家吃饭时间,也顾不上敌机在头上盘旋,照常给大家送碗、送筷、盛饭、搬盆,队长招呼要他趴下,他也不理会。这时他唯一的想法是:敌机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让民工快点吃饱肚子,去接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周厚福关爱伤病员,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他经常主动为伤员接屎接尿,常给伤员讲后方生产的故事,安慰他们好好养伤,争取早日返回前线。有时,他在做完饭后,跑出二三里地给伤员买东西吃。每月津贴费下来,自己舍不得花,却常常买烟卷和水果慰问伤员。
1月28日,他在新城川刚照顾大伙吃完饭,正在饭房里修理担架,突然从南面飞来13架敌机,飞机的声音震耳欲聋。老周立刻想起7名伤员还在西面5间板房子里,这是很危险的!他想:不管敌机怎样疯狂,也不能让它吓倒,7名已经负伤的同志可一定要保住!他急忙披上一块白布跑过去,把伤员一个一个都背进防空洞里了。这时,敌机飞到上空扫射后,又扔下来6颗炸弹,西面伤员住的2间房子被炸“飞”,其余3间也露了天,转移出去的伤员却一点也没伤着。飞机过去,老周将这7名伤员安全地安置到另外一个病房里去。
周厚福坚守岗位、爱护伤病员的故事,很快地传遍各个民工队,志愿军某部队后勤部第一次评功时,给他记了两小功。
不辱使命的邓兴华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邓兴华受命率领由方正县人民组成的两个担架中队,共480余人支援前方,他担任政委。担架队于12月16日渡过鸭绿江,行军4000余里,越过三八线、三七线,直抵丹阳前线。这支担架队穿梭于战场和医院之间,战斗在弹坑战壕旁边,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66军作战。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战了50多天,奋不顾身地抢救出数千名伤员。在阳德又配合二分部医院打山洞,护理伤员,装卸军用物资。
朝鲜战场战斗异常激烈,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邓兴华每次都机智勇敢地掩护战友和同志们。有一次,过铁原时,第一中队闯了过去,第二中队被炸散了。有的队员躲在朝鲜老乡家里,有的躲在附近的山洞里。邓兴华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才把队员找齐。他为了寻找一个队员,冒着白天敌人最容易轰炸的危险,往返100多里路才把这个队员找到。
邓兴华每到一处都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出国前,他反复讲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让队员学唱这首歌。以多次强调要给中国人长脸,给方正人争光。入朝后,他又到处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提高队员的思想觉悟。见到朝鲜老乡,他就指出造成你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是美帝国主义,我们中朝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战斗,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担架队遇到困难、形势危险、队员思想波动时,他就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讲东北抗联斗争事迹。同时积极地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解决队员的实际困难。由于他及时地做了政治思想工作,使得队员的思想稳定了,组织纪律性增强了。
邓兴华不但对队员积极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身体力行,处处起表率作用。在行军时,他首先照顾体弱多病的队员,帮他们背米袋、背行李;队
员有病了,他亲自倒水喂药;战斗打起来,他和队员一样抢运伤员。他是政委,享受团级待遇,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团级干部,不吃小灶。他把发给他的给养和物品拿来和大家一起享用。在他的带领下,方正县两个担架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支前任务。
宣传能手柳桂兰
提起18岁的柳桂兰,虎林县四区仁爱村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她做宣传工作紧紧地结合了生产和各种工作任务,并能以身作则事事带头,推动了生产和各种工作,所以获得了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全村人都称她为“宣传能手”。
她做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群众,事事都先从说服和教育家里人着手。他尤其善于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组织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她还能利用演剧、说书、唱洛子、说快板、顺口溜等各种文娱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并能说服和动员全家参加剧团。在春节的时候,她们全家排剧慰劳军属,演出后很受群众欢迎。
在选公粮的时候,她耐心地说服母亲和哥哥,把家里的好豆子借出去400多斤。她又向群众说:“过去日本鬼子抢咱粮食,今天送公粮是给自己队伍吃,要想巩固咱们的国防,咱们就要选好粮食。”这样全村普遍选好粮送公粮。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运动正火热的时候,各地都展开了自愿参军运动。她向群众说:“伪满日本欺压咱们,今天的好光景是共产党给咱们的,咱们可不能眼看美国鬼子来祸害咱们。我们要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她这一讲,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她报名参加志愿军,并且说:“保卫祖国,人人有份,不消灭美国鬼子咱们也别想过好日子。只有好好支援前方,才能保证打胜仗,保卫咱们的好光景!”她二哥一看,心想:我也是共青团员,决不能落在妹妹的后边,也就报了名。在他们兄妹的影响下,很快就有22名青年自愿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由于她热心为群众服务,所以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尤其是全村妇女都说:“柳桂兰是好样的!我们跟她走没错!”
本文列举的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千上万志愿者中的几个。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虽然没有照片,没有影像,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们与全国志愿军中30多万名英雄和近6000个功臣交相辉映,同样也是最可爱的人。
长眠于朝鲜国土上的无名英雄永垂不朽!
向多年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致敬!□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