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呼兰区
搜 索
哈尔滨呼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
2017-05-03 15:56:1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徐柏胜 王宛秋 郑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日讯(徐柏胜 王宛秋 记者郑通)近日,记者从呼兰政府了解到呼兰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体系和体制创新,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提质增效新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呼兰区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步年这一契机,全力做好产加销衔接,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减传统作物,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区调减玉米面积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至143万亩以下。扩大水稻、大豆、蔬菜等优势作物面积,水稻将增加3万亩,达到27万亩,马铃薯增加4万亩,达到12万亩;鲜食玉米增加6万亩,达到8万亩;大豆增加7万亩,达到9.7万亩;杂粮杂豆增加5万亩,达到6万亩。抓住“北菜南销”试点契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将突破30万亩。战略发展规模养殖,抓住省、市扶持“两牛一猪”发展,特别是国家引导生猪产能向玉米生产区转移的政策机遇,着力发展壮大“两牛一猪”规模养殖项目,养殖总量将增长6%以上。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化牧场(小区)20个,重点推进伟嘉集团百万生猪和俯泉牛肉、天源肉牛、大罗湾肉猪、石人肉猪等大型养殖园区项目,年内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推进一三产业嫁接融合,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休闲农庄,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打造沿江亲水旅游和城郊“农家乐”、采摘园、民俗风情游等休闲农业项目。结合沿江旅游开发,引导渔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腰堡、杨林、二八、方台等乡镇、街道,利用好沿江2万亩养鱼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腰堡、孟家、莲花等水稻生产区,复制鱼稻、蟹稻养殖模式,着力发展健康养殖。突出发展绿色生产,认证绿色标识,抓好高标准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区绿色农产品认证面积力争发展到13.05万亩。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大投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检测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力争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确定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尽快完成规划设计,明确项目、地块和建设标准,争取工作主动,2017年,普通玉米园区不再建设。“五一”之前要全面完成2015—2016年度园区建设任务。

  推进农民创新创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呼兰区多措并举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示范,扶持引导农民自主创新创业,以村两委成员、具有创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为对象,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本领。今年全区将培训创业型农民1000人次,树立10个农民创业典型。大力推动农民合作创业,启动实施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引导农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开发农业农村各类要素资源,重点在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民俗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领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农民众筹创业,借助腰堡街道“月亮湾关东小镇”项目建设契机,引入众筹理念,组织农民群众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发展特色小吃、农产品手工作坊、民俗客栈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运行成熟后,在全区复制和推广腰堡农民众筹创业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支持规模合作社、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属地乡镇、街道帮助创业阶段的合作社与兴利米制品、大用合作社、地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业企业、规模合作社结对子,搞好品牌授权和产销合作,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

  按照哈尔滨市政府要求,年底前呼兰区剩余8463名贫困人口必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较大。2016年呼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7年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如期与全区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全区各乡镇、有关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逐户亲自研究脱贫措施,精准施策,区乡村三级落实部门包保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子帮扶和行业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保兜底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在对象、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低保救助应保尽保。合理规划工作进度,年底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脱贫、剩余6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贫困人口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进行退出,10月份,所有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原则上都将启动退出程序,年底前做好接受验收准备。与此同时,还加大督导追责力度,区农林畜牧局严格执行督查巡查和脱贫监督考核制度,一经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跟踪处理。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搞“数字脱贫”的形式主义现象发生。健全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发挥主体作用,及时总结两年来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形成可持续脱贫的保障机制,健全失血救助防控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确保贫困人口退的准、退的稳、不返贫。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