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镜界
搜 索
记者手记:这里的春节静悄悄
2017-02-27 17:1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北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讯 (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哈尔滨体验了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除夕夜后,东北网记者大年初一,来到了适合休闲散步、发呆、晒太阳的城市——厦门,在这里体验南北春节文化的差异,感受四十摄氏的温差。

鼓浪屿上的日光岩 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适合发呆,先决条件,一定要安静。在曾厝垵,在思明区,在整个厦门,如果用鞭炮的声响来衡量一座城的年味,那么,厦门无疑是不及格的。然而,时代和环境在变,与硝烟弥漫相比,碧海蓝天,显得弥足珍贵,这是也是记者采访时,发现众多东北人,黑龙江人选择在厦门过年的重要原因。“如今的社会环境资源,已无法承受过年放鞭炮带来的隐患和弊端。”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尔滨人李先生说,“今天鞭炮响,明天准爆表。阴郁的天空,呛人的空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已经让很多人觉得,过一个健康喜乐的安全年幸福年,才是最重要的。”

鼓浪屿上的小路。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年,对于现代人来说,越来越多的体现为,团聚,放松。需要的是在一整年的奔波劳顿后,与家人惬意的、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憩。

厦门大学的芙蓉湖。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与激情四射、银装素裹的北国相比,笔直且傲娇的海边棕榈树,在南国微醺的海风中摆动的榕树垂枝,这样的厦门,更适合一家人,捧着一个大椰子发一下午的呆。

厦门大学地图。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如果你习惯了中央大街的美,想感受晶莹剔透之外的浪漫,蜿蜒数百米的白城沙滩,与之心手相牵的中国最文艺、最长的涂鸦隧道——芙蓉隧道,厦门目前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故居、中华第一圣堂等众多人文古迹,成片的南洋骑楼建筑、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招牌的中山路,绝对是内穿短袖T恤衫,外穿羽绒服的哈尔滨人,圆小资文艺青年的朝圣地。

厦门环岛路。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厦门环岛路东南段,有一条6公里长的木栈道,依山傍海,从厦大白城海滨浴场开始,沿海经过胡里山炮台、书法广场、曾厝垵浴场、音乐广场、白石炮台遗址、太阳湾浴场以及多处沙滩、礁石滩等,然后到达黄厝段的石头广场,是厦门风景绝佳的一条路。环岛路的美,依山绕水,天风海韵,碧海白沙,一望无际。绿草坪、棕榈林,亚热带气息迎面扑鼻。顺着环岛路木栈道走下去,海浪声就在脚下,鞭炮声杳无踪迹。

厦门文艺牌匾。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这种远离喧嚣恬静的美,在漫步鼓浪屿时,得到了极致的体验。这里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鸟语花香,生活气息与文艺范儿并重。特殊历史背景造就了鼓浪屿的特色,既有郑成功时期的故址,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特色,还有天然优美的自然风貌。鼓浪屿最惬意的不是游览某个固定的景点,而是感受漫步其中的悠闲自得。

曾厝垵特色民俗。东北网记者 王北北摄

  在曾厝垵品味着汇萃了台湾知名度最高的台北士林观光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三大夜市的美味小吃,你会深切的感受到,放鞭无非是一时的耳目之娱,是一种不健康的庆祝方式。在哈尔滨可能一些人觉得放鞭才有年味,但任何习俗,都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过去春节老人给孩子发红包,现如今大家都在网上抢红包。过去,团圆是过年的主旋律,如今外出旅游过年正在成为新风尚,新的年俗正在逐渐形成。在厦门,没有鞭炮声的春节,依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