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道外区
搜 索
清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 哈尔滨市胜利村依托湿地旅游获得大发展
2016-08-22 09:13: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隽珊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1日讯(记者 张隽珊 白林鹤)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胜利村以“生态环境美、创业发展美、村民生活美、乡风文明美”为目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清山绿水,大力发展湿地旅游产业。

村民休闲广场。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依托清山绿水发展湿地旅游

  民主镇座落在松花江南岸的冲击平原上,素有“鱼米之乡,塞外江南”美誉,是近郊中少有的集山水田园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镇。沿着环城高速公路进入民主镇,拐入景观堤就看到坐落在胜利村的滨江湿地旅游风景区内一幅幅美丽的田园小镇、都市风光的画面。

湿地旅游。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胜利村村主任杨佰成告诉记者:“2010年大顶子山杭电枢纽工程截流后,胜利村的耕地被淹没,农民失去土地,没有了经济收入。后来,为维护百姓稳定,给村民生活寻找出路,胜利村确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思路,将百公里松江湿地规划为‘六岛三池两滩’。”

  目前,景区占地40平方公里,建成十里栈道、老殿宫滩、龙王岛、河神岛、牛郎岛、织女岛、银簪岛、无名岛、望星岛、渔家湾、江神岛、百鸟滩、观鸟台、芦苇荡、香蒲荡、菱角泡等20处景点。看着碧波万顷湿地,杨佰成兴奋地说:“当松花江的水位升至116米的时候,这里的湖面更加宽广,形成江湖相连的壮观景象,成为城市最大最有特色的湿地自然风景区。”

  自2011年滨江湿地开园纳客以来,经过几年的运营和建设,湿地已初具规模,新建休息、购物、娱乐、查询、医疗等服务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自建的客房中心可同时接待230人入住,餐厅可同时容纳600人进餐。每年举办滨江湿地文化节、美食节、民俗节等特色活动,通过组织乡村文艺演出、垂钓大赛、摄影大赛、农家特色菜肴评选、名人名家书画诗词笔会等特色旅游活动,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几年来,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实现收入700多万元。2013年被列入哈尔滨市十大景区之一,2014年被评为国家“3A”级湿地旅游风景区,目前,正着手争创国家“4A”级景区。

  村民增收致富住上300平方米连体住宅

  “景区建成后,所有员工全部都是胜利村村民,解决了近300人不能外出打工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50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的村民尤为明显。”说起如何让村民过上增收致富的新生活,杨佰成信心十足。

连体村民住宅。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今年,在胜利村生活40余年的王凤云搬进了300平方米的连体住宅,年过6旬的老伴也在景区工作,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王凤云告诉记者:“以前和两个儿子住在120多平方米的平房,村里建了‘都市村庄’以后,我们就搬进了这么大的房子,不仅免费给装修,连供暖费都给报销一半。”

  据杨佰成介绍,作为滨江湿地旅游配套服务区,胜利村的“都市村庄”于2015年末建成,该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建设连体住宅87栋,全村100多户农户多数都搬了进去。项目区内全部完成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实行社区化管理。

  园区培育食用菌川籍农民买房买车

  湿地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村民回村创业,也带动了棚室蔬菜园区和农家乐旅游等附属旅游产品的发展。胜利村蔬菜标准化园区被称为道外区最大“粮改菜”项目,目前,园区现有大棚150栋,部分大棚进行水果、蔬菜苗圃培育、食用菌栽培及芽菜培植。

蔬菜标准化园区。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特色养殖。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从四川来到哈尔滨发展的叶友正夫妻俩,4年前在胜利村蔬菜标准化园区培育食用菌,叶友正告诉记者:“去年冬天,3个大棚培育了6万袋蘑菇,收入超过15万元。几年的时间,我们夫妻俩用培育食用菌赚的钱,不仅给儿子买房买车,还让儿子在家乡开起了自己的塑钢厂。”

  据介绍,园区生产全程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绿色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物理防虫技术及反季节生产技术,生产果菜、叶菜、食用菌等产品,丰富“菜篮子”,同时配合湿地游,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采摘、餐饮一日游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