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哈尔滨
搜 索
哈市06年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后专职写作 写网剧《最好的我们》播放量超14亿
2016-06-17 15:04:38 来源:生活报  作者:际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状元在北大感到迷茫

  没人能永远站在金字塔顶,有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参照物不同。

  八月长安人生中第一次“登顶”是在2006年,她凭借661分的成绩成为了哈市文科高考状元。然而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后,“状元女孩的开挂人生”却未如期“上演”。八月长安感觉自己是站在大草原上,太迷茫,以至于不知道想去哪儿。这个从小到大“永远第一”女孩郁闷地发现,班里一半同学是状元,另一半是竞赛金奖得主,身边数不清的“余淮”似乎在提醒她:再努力,你也成不了真正的学霸。

  “做人总有许多力所不逮的地方,那种焦虑和压抑是共通的情感。”于是,“学渣耿耿”这个“人设”在八月长安心中悄然成型。大三时,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做交换生,百无聊赖便开始写小说,第一句便是“我叫耿耿……”

  接受记者采访时,八月长安透露,“耿耿这个人物的存在,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她用了“我们”这个词,尽管,她跟我们其实不一样。

  在北大,八月长安说,她掌握了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了解自己的极限,克服深藏的虚荣,并因为见识过最好的人和事而永远能在下坠中及时刹闸。

  金融精英为青春转身

  书写少年时代,是为让人从回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虽然有过迷茫,但八月长安并未偏离“精英轨道”。2010年6月,她从中国最好的商学院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迈入上海金融圈,从事资产投资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帮有钱人赚更多的钱”。

  然而不到三年,她便辞去了这份高薪工作,因为上班和写作都太消耗精力,必须做出取舍,“能有机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非常难得,我觉得自己应该珍惜。”

  小说《最好的我们》是《你好,旧时光》三部曲之一,该系列销量已达30多万册。八月长安告诉记者,她曾在上海书展办过一场签售会。现场粉丝爆棚,她签名签到手抖,惊喜地发现,“原来买书人不是‘销售数字’,而是一张张真实的笑脸,而且那么年轻,那么可爱。”

  如今定居上海,有灵感时,八月长安每天能写八九个小时,状态不佳就出去玩几天,或者根据写作所需进行体验式采访。已出版的几部小说多是描写学生时代,她似乎对青春题材格外偏爱。

  “有些人‘十八岁就死了,只是六十岁才埋’。”八月长安非常认同这句话,在她看来,少年时代对人的影响最为深远,却又往往被刻意忽略,“我希望我笔下的青春能让成年人反躬回首,从回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