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搜 索
环卫工被炸断手臂 双眼球挫伤
2016-05-17 14:05:55 来源:深港在线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随后记者联系了市环卫处,工作人员王芹告诉记者,现在我市共有垃圾箱1000多个,每天可处理200吨左右的垃圾。王芹表示,绿色铁皮箱子的垃圾箱没有分类标示,而塑料长筒的垃圾箱和果皮箱外则贴着分类标示。那为何有的贴着标示的垃圾箱标示不见了呢?她告诉记者,有的标示是被人为的破坏了,如果标示破损严重,环卫工人将更换新的标示。同时,王芹告诉记者,即使是标示明显,还是有很多市民随意丢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不普遍。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很多市民表示他们并不知道我市有分类垃圾箱。市民王长喜说:“垃圾怎么分类啊,俺不知道,这些垃圾箱不一样的吗?”年轻的市民董晓则表示,分类垃圾在很多大城市进行的很顺利,而现在我市很多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还比较陌生。“我比较赞成垃圾分类,但是很多垃圾箱都没有标示,不知道该放在哪个垃圾箱里。”

  面对分类垃圾箱成为摆设的现状,王芹也表示无奈,“我们也想过把分类垃圾箱涂成不同颜色,但是觉得不一定有用。现在标示‘可回收垃圾’上面都显示可回收的种类,但是有的市民依然我行我素。其实如果市民养成在家分类的习惯,那么可回收的垃圾还可以卖点钱,而且那些拾荒者也不会再乱翻垃圾箱了。”

  “有的大城市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而我市对于垃圾分类只能量力而行。”王芹介绍,其实垃圾分类箱的摆放从三四年前就开始了,而如今,很多市民都并不清楚垃圾该如何分类,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过程可能比较长。

  垃圾分类需要法律跟进

  日本、英国、美国都是垃圾分类制度起步较早的国家,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2012年国内首部以立法形式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北京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实行管理。曾经留学海外的王晓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移风易俗的工作,要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在一些特别注重环保的国家里,处理垃圾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就是垃圾分类,而法律的完善则是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也是市民环保素质提高的一个前提条件。

  原题:环卫工被炸断手臂 垃圾内不明物品发生爆炸——来源:深港在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