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尚志市
搜 索
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从“负债村”到“亿元村”
2018-08-27 11:14: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茂林 隋吉鹏 迟亦达 郑通 岳同明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7日讯(李茂林 隋吉鹏 记者迟亦达 郑通 岳同明 印蕾)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村里当时的账面资金是3.76元,外债高达17万元,村民连温饱问题都难解决。

  现在,村里已拥有集体企业28家,村固定资产近3亿元,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生态村、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是这个村的新标签。

  这就是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

  近日,东北网记者来到长营村,感受长营发生巨变的山山水水,感受长营人的奋斗之路。

填坑造地长出良田。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向“大坑”宣战

  长营村是尚志市一面坡镇政府所在地,绥满公路和滨绥铁路将村子夹在中间。在村委会楼前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长营村党总支书记张秀林。面前的张秀林,头发全白、脊背微驼、一身迷彩、嗓音洪亮。

  1971年,张秀林被当时的一面坡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书。“那时的长营村是穷得不能再穷了。”张秀林回忆说,村里耕地面积特少,人均只有一亩半地,是一个“吃饭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村”。

  1983年,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营村的土地和前几年积攒下来的集体资产也面临着被分掉的境地。张秀林想,村里除土地之外的集体资产都分了,各家各户多少都能得点,但这点钱对于每家每户来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村里再想要干点啥那可就难了。

  如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资产?还得靠土地。长营村西北靠近滨绥铁路一侧有修路取土遗留下来的一片深坑,最深的十几米,最浅的也要几米深。张秀林决定把这些深坑填土造田。1993年冬天,长营村正式向“大坑”宣战。

  这些大坑距离村里还有一段距离,为了节省时间,张秀林带领“填坑大军”就吃睡在大坑边。每天凌晨3点,他们就起来运沙、运土倾倒在大坑里,一直干到晚上9点。

  经过3个冬天的苦战,约3亩地被“造”了出来。那一年村民们在这片新地里种下了水稻,3亩地共产了约900斤稻谷。之后又经过10年的奋战,到2006年,长营村周边的大坑全部被填平。经测算,填坑异地取土近400万立方米,共“造”出1480亩耕地,让长营村的耕地面积翻了一倍。

  现在,这一片规划齐整的稻田,每年都可以为村里带来几十万的收入。

尚志市长营村红树莓基地。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红树莓喜结“财富果”

  一百多年前,中东铁路修到了现在的尚志市,随铁路而来的是一批俄罗斯侨民,他们带来了香肠、面包、啤酒,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莓,蓝莓、紫莓、红树莓。莓被广泛种植于尚志广袤的黑土地,用于鲜食、酿酒和做果酱。后来,俄罗斯人走了,但那些莓的种子却落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

  盛夏时节,长营村的红树莓生产基地里一派绿意盎然,夏果刚刚被收获,树上偶尔还能看到数量不多的红树莓,颜色鲜艳,令人垂涎欲滴。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