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依兰县
搜 索
依兰为“留守儿童”撑起爱
2017-02-21 09:50: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宝成 胡春风 白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依兰县共有在校学生42000名,其中“留守儿童”2100名。

  经过对全县“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监护管理无力等现实隐忧。调查显示,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留守儿童”自制能力差、行为放任,造成“留守儿童”的学校和家庭教育脱节的局面。部分“留守儿童”还存在家庭贫困、饮食无规律、生活标准较低等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情感交流,致使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

  依兰县积极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牢牢把握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责任环节,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聚焦“留守”群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兰县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建立完善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办、教育部门关工委、团委、德育办、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团委负责常规工作,关工委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制环境。

  营造关爱环境,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依托寄宿制学校,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全程管理,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辟出一条“绿色关爱通道”,温暖缺少亲情的留守孩子们,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和帮助,使“留守儿童”有课余学习、游戏、活动的场所,能有效地减少家长无力管教的后顾之忧,引导留守学生们成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小主人。

  针对“留守儿童”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在全面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留守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办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使这些孩子们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帮他们打开“心结”;开设“亲情电话”、“亲情谈心视频”,使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针对那些内向孤僻、不合群、易冲动暴躁的“留守儿童”,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感受师生们的关爱之情,使他们都能克服自身弱点,健康、快乐地成长。

  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新路子。依兰县为“留守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活动中健康成长,由老师当“亲情爸爸”、“亲情妈妈”,在老师家中举办“亲情家庭”聚会,“留守儿童”与老师及老师的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一顿丰盛的家宴,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幸福;还开展了“亲情集体”活动,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演出、球赛、游戏比赛、红色旅游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可爱可亲,不再觉得孤单和寂寞。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