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以过年为最大。步入腊月,年关就在眼前,哈尔滨人一年一度的年货大采购就此拉开了序幕。这既是老百姓购物的饕餮盛宴,也是商家卖力促销的营销节点,更是产品竞逐的角力战场。有人说,年货还是老的亲,满是回忆的味道。有人说,年货要与时俱进,互联网、高科技才是新年货的优势特质。1000个人心中,可能会有1000种年的情结,没有对错之分。

冻苹果。
就像我们曾经古老的习俗是用腌、渍、风吹日晒、油烹酒醉的方式,力求把最好的食材保存到年夜饭餐桌上一样,尽管现代社会发明了冰箱,但是这些老方法我们并没有抛弃,我们吃着香喷喷的腊肉,炖着浓腴的狮子头,吃着冰鲜的大虾、三文鱼、北极贝,这些菜肴不可能随着冰箱的发明而消失。就像我们的年货,我们的年味,展现形式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但不变的情怀,依旧温暖着我们的内心。
新年味,更是心年味。
我们的年货大PK,实际上是年货本身以吃穿用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特性,是一次关于味觉的找寻,一次精神味蕾的旅行,年货在时光更替中丰富着自己的色彩,我们在年货中体味着过年带给我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东北网1月4日讯(记者王北北)“在哈尔滨冻货江湖,冻果绝对首屈一指,以冻梨、冻柿子、冻花红(海棠果)资历最老,味道最为人所称道。在我们这些老人中,不吃冻果的冬天,那一定不是哈尔滨人的冬天;不吃冻果的年,也不是地道的年。”家住哈尔滨老道外今年75岁的孙大爷笑着对记者说。
“冻柿子绝对是‘冻货’中的经典,冻成坨的柿子,要在放在冷水中解冻,咱们管这个叫‘缓’,未完全化开时可刀切,全化开后可以吸着吃,两种吃法口感相差很大,前者吃起来特别甜,有点像沙冰的口感,后者的甜凉则直接浸入心脾。当然也有心急的吃货,没缓好直接上牙啃,那拔拔凉甜津津的感觉,让你终生难忘。”向记者介绍时,哈尔滨资深冻果吃货小胖不时咽着口水,把记者说的也是“蠢蠢欲动”,身上一阵阵清爽凉意袭来。“后来,在冻柿子、冻梨、冻苹果的基础上,又延伸出了冻花红、冻山楂、冻桃等等。不管哪一种,带冰碴的果肉咬起来都是超级带感。”与小胖的对话,画面感十足,这就是他对于年味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夏天吃凉的,那是为了解暑;冬天咱吃冻果,品的是年味。”在社区采访中,秉持传统“吃法”老百姓的心声与小胖的感受是一样的。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市场对于市民需求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每年12月开始到春节期间,是冻果的销售黄金期,春节后温度回升,冻果就会融化,气温波动会导致水果一冻一化腐烂掉。今年也不例外,过了12月,气温下降后,在哈尔滨一些街市里,就能看到小贩们把冻果成筐拉出来卖,但无论是贩卖的人数和规模,销售冻果的种类,都是连年递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