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哈尔滨  >  方正县
搜 索
洁净乡村尚德明礼 方正县移风易俗展现新农村新气象
2016-08-23 08:38: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迟亦达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1日讯(记者迟亦达 白林鹤)走进方正县天门乡每个村屯,基本看不到散落的生活垃圾,更闻不到垃圾的异味。洁净的村容让村民生活在幸福中,而这只是方正县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的一个案例。

  方正县松南乡红星村村民曹金华,丈夫在十多年前突发脑出血卧床不起,儿子患有强直性脊椎炎。曹金华一直对家人不离不弃、照顾周到,它的事迹被放到了该村德礼之家的“桃李树”上,被村民传颂,而她们家也经常得到村民捐款捐物等方面的扶助。在方正县,这种道德风尚突出的事迹、像这样曹金华的好人还有许多。

  近年来,方正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城乡环境日趋优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天门乡垃圾处理厂。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政府投入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美起来

  天门乡垃圾处理厂在2015年8月由县政府投资247万元开工建设,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规模3-5吨,可有效处理天门乡12个村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处理厂占地约200平方米,采用电脑化操作,只需3名工人工作,早晚各一次即可实现乡里的所有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厂采用的是空冷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以100:1的比例进行压缩处理,并对所有有机物进行热分解,处理后产物为固态的陶瓷颗粒和液态的木醋液,无二次污染,所以即使在垃圾处理厂,人们也基本闻不到垃圾的异味。据天门乡武装部长李铁峰介绍,目前天门乡每个村都有一名保洁员,负责收集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厂。天门乡已实现了农村垃圾“户分类、屯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模式,垃圾不再像以前运到县里处理,既极大提高了环境卫生状况,又节约了垃圾运输和处理的费用。

瓦房屯村民在村前自建广场跳起广场舞。

  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瓦房屯是个贫困村屯,是靠着村民们主动进行环境整治,使这个落后村转变成为方正县改善村容村貌的示范村。

  曾经的瓦房屯道路和排水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晴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满路;环屯四周柴草连片、垃圾成堆。2015年以来,瓦房屯通过争取上级投入290万元、社会筹资11万元、村民自筹78万元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提起当时的建设情况,会发镇副镇长赵长城深有感触。他说,当时建设经费紧张,他们就充分发动群众自建广场。瓦房屯村前广场长约390米,宽8米,完全是由村民一块砖、一锹土、一桶沙自己动手建设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广场地面并不很平整,却异常干净,没有一点烟头、纸屑和其他垃圾。赵长城说,村民们对优美环境非常渴望,“推开家门就能看到自己铺成的广场,让人心里敞亮”,所以村民对卫生情况特别珍惜,自建广场、自安栅栏、自美庭院、自清柴草、自建柴棚、自运垃圾、自栽花草,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村屯整洁程度在整个方正县都已成为标杆。

建国村德礼之家。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尚德明礼淳化心灵民风民俗美起来

  “徳礼之家”是松南乡红星村开展徳礼活动的场所,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多年来,红星村一直依托徳礼之家开展“五个好”评比活动,评选好邻居、好家庭、好少年、好公婆、好媳妇带头人和星级文明户100余人;制定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并将好人好事表彰在“桃李树”上,以实现对村民的道德教化和文化熏陶。

  在方正镇建国村,村民们办红事白事,不必去饭店,只需在村里的“德礼之家”自己办席即可,村里干部帮着张罗,环境既好,还能省下之前近一半的费用。据建国村村委会主任曹来军介绍,近年来,老百姓们家里有红白事去饭店花费太高,负担越来越大,于是村委会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方正镇建国村“德礼之家”为场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可容纳一百人用餐,为村民们提供方便。村民自己买东西,自己做饭,村委会提供场所、主持及音响设备。在饭店,一桌饭菜大约500元左右,而在“德礼之家”一桌饭菜不超过300元。红白理事会分文不收,村民只需事后将场地打扫干净即可。这种既照顾村民情感需求,又避免铺张浪费的行为,现在已成了建国村办红白事的新风尚。

  据了解,方正县大力开展尚德明礼活动,各乡镇村屯都树立了善行榜、能人榜、孝行榜·····全县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评选出一批批“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等,这些先进群体和好人、能人,有效地引领了乡风文明新风尚。

八名村连体住宅。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产业拉动设施配套农民生活美起来

  方正镇八名村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打造韭菜专业村,组织村民赴日韩进行劳务输出,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经济条件显著改善,成为集居住、生活、生产、休闲、娱乐等为一体新型农村城镇化和产城融合的样板。如今,八名村678户村民已有200余户住上多层楼房,还有28户村民住上了连体住宅。据方正镇党委书记刘亮介绍,这些栋连体住宅每户面积在240-270平方米之间,售价40多万元,可以说,部分农民已经过上了比城市人还好的生活。

德善乡便民服务大厅。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方正县德善乡积极建设便民服务大厅,把便民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基本做到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它的建立,使村民原来很多需要去县里才可以办理的事情,在乡里就可以办结。比如,村民如何领取耕地保护费,如何办理医保社保卡等等,在便民大厅就可以实现业务一次性解决、证照一站式办公。据德善乡乡长徐志峰介绍,德善乡便民服务大厅从2013年5月开始建设,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有新农保、产权交易、农业综合、人口计生、综治信访、民政乡建、财政服务和就业保障八个服务窗口,每年办理各项业务5000件以上,既为村民节约了大量时间、提供了诸多方便,又因为工作人员熟悉村民具体情况,充分把握业务和政策尺度,把很多矛盾都化解在了家门口。

  2016年以来,八名村在巩固和提升城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00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率先建成全县首个村级产权交易中心,农民不用出村便可办理土地、房屋、机具等各类产权交易;引入县医院新建2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配套医疗人员和设备;引进企业建成2300平方米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立社区居民文体教育基地;辟建3600平方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效满足社区及周边群众养老需求。高标准建成5400平方米休闲广场,设立美丽乡村大舞台,开通公交专线,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方正县坚持以城带乡、一体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今全县已建成方正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会发镇等6个省级生态乡镇,涌现出建国村等34个国家级、省级生态村。2016年,方正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32个美丽乡村及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县之一。让环境美起来,让民风美起来,让生活美起来,方正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也会变得越来越美。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