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人幸福。近年来,道外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人文素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创建覆盖”和“文明风尚培育”等五大工程,以点带面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上水平。
持续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日前,道外区团结镇被确定为国家级小城镇试点镇,巨源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标兵,民主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红光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另有14个村被评为省市级文明村。
突出整治重点
全面改善农村内外环境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道外区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由区领导挂帅,由区文明办、区农林局牵头,将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文体、教育等多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共同推进。
将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作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以3个出城口(哈东出城口、哈同老道出城口、五星村出城口)及3条公路(绕城高速、老哈同公路、哈同高速)沿线的18个自然屯为环境整治的突破口,道外区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管理,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向其他村屯逐步延伸。
现在,道外区每个村都成立了保洁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定点堆放,实现了户投、村收、镇运、区统一处理。同时,不断推进村屯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率平均达到70%以上。
培育文明乡风
引领农村良好文明风尚
在农村营造融洽祥和的生活氛围,以淳朴敦厚的乡风涵养广大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道外区在各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好公婆、好邻里、好媳妇等“十好”评选活动,通过采取“身边好人”表彰、巡演,“好家风、好家训”的收集和展示等形式,有力推进了健康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开花结果。全区先后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10036户、“十星级文明户”1833户、“身边好人”50余人。
为培养村民遵章守法的生活习惯,道外区制定了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乡村秩序,确保村民们依法依规办事。同时,开发了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通过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头并进,全区共选树“新乡贤”80余人。
发挥资源优势
以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为吸引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道外区坚持活动引领,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建立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21个,文化礼堂13个,每个镇都至少有一支文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湿地文化节”、农民“红歌快闪会”等活动,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就近就便、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道外区不断创新形式,开展了“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打造文化特色村、文化特色镇,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同时通过“我们的节日”“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
为加大美丽乡村推进力度,道外区以产业建设为抓手,按照“一乡一品”和“一村一业”的原则,以打造哈东湿地生态旅游带、哈同公路粮贸加工产业带、东巨路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长江路两侧为核心的哈东物流带“四带”为总体建设目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带动乡村面貌的改善,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