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丽娟
让龙派旗袍绽放“华”彩
说起旗袍,总会让人想到端庄、秀丽、优雅等字眼。旗袍,是一种内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的贤淑、典雅、温柔、性感和清丽。欧阳丽娟就是一位身穿旗袍气质优雅的女子。她是报名参加此次“2016龙江最牛群主”评选活动的纯女性团队——哈尔滨市旗袍协会微信群的群主,同时也是该协会的会长。哈尔滨市旗袍协会微信群2014年9月30日建立,现有450多名成员。协会打出了“穿中华旗袍,扬冰城风采”的口号。作为旗袍协会会长,欧阳丽娟的性格中更显细腻和婉约。
欧阳丽娟
旗袍源于北方修饰美秀出美
欧阳丽娟1961年生人,她从不避讳说自己的年纪。记者见到欧阳丽娟,是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一家装修考究的茶室里,她一身素色旗袍,泡上一杯陈皮,开始娓娓道来她对旗袍的痴迷和钟爱。欧阳丽娟一直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在商界颇有声望,是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大代表。她说,她有26件颇为讲究的旗袍,爱上穿旗袍是从她做服装生意开始的。她认为旗袍能够给女性带领自信和优雅,最初只是二十多名闺蜜一起穿旗袍小范围内搞活动,建微信群后,人越来越多,通过和南方的旗袍协会接触,才萌生了建立哈尔滨旗袍协会的想法。欧阳丽娟说,现在打理旗袍协会这项副业已经强势压倒主业,她正在逐步从生意里脱身。她也慷慨解囊,将自己的旗袍贡献出来给大家穿。她说,群主和会长这一称号于她而言,就是一种责任,是给大家服务的。协会的微信群虽然刚刚建立一年多,但是活跃度非常高,因为协会组织了很多的线上线下活动。成员们身着旗袍,或研磨挥毫,或挽袖作画,或剪枝插花,或焚香烹茶……她们或温婉、或柔美、或妩媚,年龄、职业虽各不相同,却都钟情于旗袍,喜欢传统文化。姐妹们都说,通过参加旗袍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提升了气质更增添了自信和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的感恩。欧阳丽娟说,通过研究才知龙江就是旗袍的发源地,将身上的旗袍赋予地域的色彩,打出“龙派旗袍”的标签,成为协会的更高追求。
和谐奉献绽放龙派旗袍魅力
曾丽华是一年前加入旗袍协会的,是协会T台秀的指导担当。她说,欧阳会长每周都会将大家聚在一起,自己为大家找活动场地,进行走秀训练,她觉得这个集体很温暖。她说,旗袍协会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在这样一个有品位、有品质的群体里觉得非常幸运。徐冉是旗袍协会的一名新兵,她是一名机关单位公务员,刚刚加入旗袍协会两个月。徐冉对记者说,参加协会20天时间体重减了8斤,腰椎和颈椎疼痛有所缓解,训练时感觉像是在做轻度的牵引,家人们都说她每天的开心写在脸上,更优雅自信了。看到欧阳会长为协会的大小事忙得不可开交,她主动承担了不少工作。
欧阳丽娟说,协会成立到现在,活动一直不间断,有活动就有费用,为此她自掏腰包,还利用个人关系到处“化缘”。为了促成姐妹们的上海行和港澳游,她找到赞助企业和免费为大家订做旗袍的服饰厂。当她们翩若惊鸿的旗袍佳丽亮相上海外滩,引来中外宾客竞相围观,驻足许久拍照留影不肯离开;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留下了身着龙派旗袍姐妹们绽放的笑脸;在威尼斯人广场上演了旗袍人走秀的倩影;在珠海漫游一路欢歌笑语……欧阳丽娟说,旗袍是中国国粹、女性国服、国之瑰宝,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近几年来这股优雅的中国风蔚然复兴,渐成世界新潮流,作为龙江人,她希望这个团结的集体能够为龙派旗袍绽放风采。
美与公益同行龙派旗袍或成品牌
欧阳丽娟介绍,从2014年至今,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旗袍展示活动和旗袍文化传承活动。2014年底,在光阴隧道举办哈尔滨市旗袍协会年会。2015年,协会参与了“三八”节民族风·旗袍情——哈尔滨市各族各界妇女“三八”联谊会演出,还参加了南岗区人大迎中秋庆国庆茶话会演出。2015年底,旗袍协会接待中国旗袍协会会员,在冰雪大世界、索菲亚教堂前,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旗袍之美。2016年3月,欧阳丽娟带领旗袍协会成员应邀到上海展示哈埠旗袍特色美。同月,旗袍协会成员应邀到香港展示哈埠旗袍特色美。2016年“三八”妇女节,欧阳丽娟带领哈尔滨旗袍协会成员参加“国粹——哈尔滨市各族各界妇女庆三八联谊会”。
一年多的时间里,旗袍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助老、助残、助困的爱心帮扶活动和慰问演出。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欧阳丽娟和协会成员一起走进哈市一家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贴心的日常用品,还表演了精彩的旗袍走秀。欧阳丽娟说,协会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做公益的理念。2015年,协会荣获爱心中国公益集体奖,欧阳丽娟也荣获爱心中国公益名星奖。2016年,欧阳丽娟组织400余名会员积极参加春蕾圆梦活动。2015年11月20日,协会成员参与由哈尔滨市妇联、市妇女儿童基金会组织的《关爱妇女儿童,慈善与你同行》公开募捐大会,协会成员为孤困儿童捐助爱心款2万元。
欧阳丽娟说,传播美和做公益相得益彰,龙派旗袍有一种地域的美。下一步,她将和协会成员一起探索,在旗袍中加入龙江元素,注册属于龙派旗袍的独有品牌,将旗袍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黑龙江大学法学苑群主王本瑞
睡在上铺的“大师兄”
王本瑞,81届黑龙江大学法学系学生,也是我省恢复法律系招生以来的首届学生。王本瑞说大学毕业后,1987年他进入省工商局工作,一干就是28年,一直到2015年退休。退休后的王本瑞,一下子从职业生涯中解放出来,但在闲来无事的生活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自己的法学专业、自己的人脉圈子,似乎运用这些资源还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于是,王本瑞着手建起了黑龙江大学法学苑的微信群。
左一王本瑞
重拾往昔,致青春
初建群的王本瑞,开始细数,81届有29人,82届2个班60人,83届60人,84届90人……由于当时是副班长,又是同学们的大师兄,还是现任黑大法学院院长胡东的上铺,虽然毕业30年了,但是以当前的情谊为纽带,以法律专业为话题,很快大家又都聚到了一起。由于群友都是同出一师门的学友,谈话中自然少不了学校,少不了老师,少不了当年的故事。毛金先老师是当年教哲学的公共课教师,治学严谨,深得同学们的敬重和爱戴。有位同学讲起了毛老师分房子的故事,引得群里一片笑声。当年学校分房子,每个老师都自己去签名申请要房,毛老师也去申请了,等到公示时,房产科科长,一位毛金先老师的学生却在台上喊:毛全光!毛全光!毛全光来没来,不来就算弃权了?毛金先老师站起来举手:是不是喊我啊?全场大笑,房产科长顿时脸红到脚后跟。另外一个同学也讲起毛金先老师的另一个故事:台湾老兵回乡探亲开禁后,毛金先老师在台湾当兵的弟弟毛淦先回到了哈尔滨,住在毛金先老师处,不久因病突然去世,当时出于统战需要,领导们决定厚葬台湾老兵毛淦先,追悼会上致悼词的一位领导不认识“淦”字,望文生义读成了“金”,一遍遍地说毛金先先生逝世的事,弄得旁边的毛老师很不舒服,就小声提示“淦”,“淦”,领导不解,看看毛老师:干啥呀?毛老师的故事又引来群里一片笑声。
谈话聊天离不开法律
黑龙江大学法学苑里既有资深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公证员和其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也有知名的学者、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由于都是法律人,谈话聊天自然离不开法律。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刚一公布,便有检察机关的群友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并引发广泛讨论,大连市中级法院一位资深的法官群友用“323”(贪污受贿数额3万元、20万元、300万元三个界限)高度概括了解释的内容,给大家留下深刻记忆。群里一个小师妹代理本企业一桩案件,一审判决之后不服上诉,这时对方提出和解,自己这方领导斟酌再三,也决定和解,但怎么做不清楚?她把她的求助说出来,群里的律师、法官立刻从法律和实践各方面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小师妹高兴地回去复命。
今年2月,美国各地多个城市的华人在20日同步举行了各种声援华裔警员梁彼得的抗议活动,梁彼得一年多前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栋民宅黑暗的楼梯间巡逻时,惊慌中扣动扳机,子弹从墙上弹射到楼下,击中了因电梯坏了刚进楼梯间的黑人青年阿凯·格利的胸部,致其死亡。2月11日,纽约一家法院陪审团认定,梁彼得二级误杀罪和渎职罪成立。大洋彼岸华裔警官的事也牵动着黑土地上的法律人,并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为中俄法律界交流,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本瑞介绍说,身边的亲人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儿子又在法国留学。法国社会的社团发展很成熟,儿子也能理解现在父亲每天建立群、经营群的初衷。王本瑞说以学校教育为纽带,陆续进群的成员,基本都是公务人员或法律从业者,素质比较高,留言参与讨论说话一般也都严谨。大家还达成共识,作为法学校友群,一定要在正式结论基础上进行讨论、解读,不对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的热点问题过度渲染。
王本瑞说,群成员遍及国内各省市,还远及美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群主“大师兄”。不过大师兄有时候也严厉,比如有一些人,见厅局里的老校友多,想要沾点好处,对这些是要严格管理的。王本瑞一直强调说建群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贡献自己的能量。比如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校友,就促成了兰西县法院成为黑大法学院学生的学习基地。群成员还争取以后为成绩优异的在校生发放奖学金。
一位群友的俄罗斯朋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律师协会的副主席,希望和中国法律界朋友进行工作交流,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也正在寻求与俄罗斯法律界的交流,群友们在群里一沟通,立刻促成了这一合作,5月6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律师协会副主席沙沙先生专程来到黑龙江大学,与黑大法学院院长胡东签订了合作协议。小小的群为中俄两国法律界的沟通交流,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