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8日讯(记者 张隽珊)8日,哈尔滨市政协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工作专题协商会,市农委主任刘军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做情况通报。哈市将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对进行创新的农民和利用自身积累、发现机会、整合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重点扶持。
据了解,截至目前,哈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744个,带动农户近60万户、年人均增收近900元,初步形成了“以承包农户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骨干,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据刘军介绍,在破解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资源要素盘活难、发展资金筹集难、全程服务到位难和政策扶持精准难”等问题上,哈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截至目前,除平房区10个改制村未参加确权外,全市1865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已基本进入了待发证状态。加快创新政策性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模式、“农银”深度融合模式、农村金融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农业投保入股合作模式等新金融保险服务机制,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筹集难问题。
刘军表示,哈市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对农民引进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进行创新和农民利用自身积累、发现机会、整合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重点扶持。开展建设规范达标行动,引导新型主体逐步建立起统一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和基地认证、统一农资采购和病虫防治、统一产品信息和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机制。强化经营风险防控措施,建立与之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防止不顾劳动力转移规律,强行推动土地流转来发展规模经营,避免走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误区,杜绝垒大户、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