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29日讯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当这首童谣响起时,你是否又梦回童年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孩子们没有iPad,也没有PS游戏机;没有KFC、必胜客……弹玻璃球、摔泥泡这些游戏却总能让孩子们玩到天黑还不愿意回家;即使是一毛钱一袋的无花果,吃光了也不舍得扔掉包装袋。说起30年前的童年时光,也许很多孩子都会认为土得掉渣了。可是,就是30年前的童年,却成为一代人无法忘却的记忆。甚至有网友以“八零后看了别哭”为题,把30年前那些爱不释手的玩具和垂涎欲滴的零食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中,一篇网帖唤发了太多人童真的记忆。
“六一”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翻开泛黄的记忆,去找寻和我们渐行渐远的童年。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物品

为玩木制陀螺曾用新衣服交换
80后的童年,玩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更多的是利用家里物品自制成玩具供孩子玩,经济条件也不像现在这么宽裕,为了省钱买到自己心爱的物品,孩子们也是招数多多。
今年36岁的崔光辉在哈市某知名媒体工作,对于童年,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没什么新鲜的玩具,都是自己或者父母制作的简单的玩具。”崔光辉五岁的时候,父亲用家里的木头柈子给他做了一套木头陀螺,“陀螺可是新鲜玩意,我整天拿着陀螺,寸步不离身。邻居家的小朋友为了玩我的陀螺,还把自己的新衣服借我穿了两天呢。”崔光辉告诉记者。

铅笔头不舍得扔做个笔帽继续用
“课堂上用的天坛铅笔也让他记忆深刻。”崔光辉说,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用铅笔写字,而天坛铅笔的质量是大家公认比较好的。但天坛铅笔比较难买,所以大家都很珍惜手中的每一支铅笔。“我们经常把铅笔用得只剩下铅笔头都不舍得扔,班级的同学会用草纸做个笔帽套在铅笔上继续用。”

把午饭钱省下买明星照片
2000年左右,《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风靡一时。上映的时候,左蕾还在上小学,这部电视剧的主角成了她心中的偶像,为了收藏更多的明星照片和磁带,她曾省吃俭用了两年。“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每周才给我50块钱,这其中包含周一至周五的午饭钱及零花钱。为了能买到更多的明星照和磁带,我每天中午只吃一个5毛钱的馒头和2块钱拌菜。偶尔一天中午买一个三块钱的炸鸡排,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左蕾告诉记者。为了将喜欢的歌曲收藏起来,她还特意买来笔记本,将所有的歌词都抄下来,前前后后抄了十多本。“抄歌词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当时用的是录音机,录音机边放边写,如果有听不清的,只能倒回去重新播放。如此反复地做,导致家里的录音机常常坏掉。”左蕾说,每次爸妈问她怎么把录音机弄坏了的时候,她都会装傻并说上一句“不知道”。